话已至此,赵括的母亲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既然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只求免受株连。”显然,被逼无奈的赵母说的这些话有些出格和过火,但充分说明了她的绝望和无助。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随即就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军吏也撤换了,更为关键的是,连廉颇的战略战术思想也抛弃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对赵军发起攻击。新官上任的赵括岂能做缩头乌龟,他立即调动军队,给秦军以迎头痛击。秦军虚与委蛇几招之后就假装败逃,赵括求胜心切,下令赵军大举追赶。在秦军的引诱之下,赵军越追越远。哪知秦军早已在另外一边截断了赵军运粮的道路,并乘机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被分割包围,互相不能照应,很快士卒离心。
过了四十多天,赵军粮草彻底断绝,士兵饥饿难耐,情况十分危急。赵括尽出精兵,亲自指挥军队和秦军搏斗,却很快被秦军射死。赵括既死,群龙无首的几十万赵军于是投降秦军,最后竟被全部活埋。据统计,此役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士兵。
因有言在先,赵括的母亲最终没被株连。
母亲的先见之明虽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却没有保住儿子的性命,赵括以自己的身死名裂,证明了母亲的正确。但是,有的母亲为了坚定儿子的信心,采用的是另一种方式,譬如王陵的母亲。
王陵和刘邦是同乡,王陵是当地著名的富豪,名气比刘邦大得多。因此,尽管刘邦当年谁也不怕,但对王陵则避让三分。虽然王陵的实际年龄比刘邦小了很多,刘邦却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王陵心理上一直很藐视刘邦,很多时候,甚至有意和刘邦一争高下。当刘邦的部队率先攻入咸阳,刘邦本人也已呈现出王者气象时,王陵的心理失衡就显得更加严重。于是王陵也聚集了几千党羽,驻扎南阳,想和刘邦一样成就一番事业。他还多次谢绝与刘邦合作,心里就是不服气。
然而,当楚汉相争的局面初步形成,王陵就需要做出选择了。万不得已,他选择了刘邦,但内心的不服气却时时存在。谁也不能保证,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之下,王陵会一心一意地跟随刘邦走下去。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久,项羽就盯上了王陵。他派人把王陵的母亲挟持过来,极尽礼节,想以此招降王陵。王陵派手下前来探望母亲,在送别他们时,王陵的母亲说:“我知道王陵原来不服气汉王,但是在我看来,将来得到天下的一定是汉王。请替我转告王陵,要小心地侍奉汉王,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三心二意。为了避免王陵节外生枝,我将以死来为你们送行。”说罢即拔剑自刎。
美好计划成了泡影,项羽大为恼火,随即传令将已经自杀的王陵之母投入开水中给煮了。王陵从此铁了心跟随刘邦。刘邦称帝后,王陵被封为安国侯,并且成为刘邦去世后重要的托命大臣,后来接任曹参做了右丞相。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