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党建工作的牛鼻子(2)

抓住党建工作的牛鼻子(2)

广东实施“书记项目”,打造一批过硬的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摘要:书记带头、项目带动、品牌示范……为推动解决我省广大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自2012年以来,省委组织部在全省推动实施“书记项目”,借鉴经济项目运作模式,通过书记带头抓党建,抓住了党建工作的牛鼻子,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项目化管理▶▷

创新基层党建树立工作品牌

去年以来,和平县委开展“建立书记带头联系服务群众考评工作机制”,拓展延伸项目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截至去年底,累计走访农户37.6万次,为群众筹集资金1085万元,为群众办实事2103件,解决矛盾纠纷1703起,全县信访案件宗数同比下降41.67%,7个镇实现零信访,受到了党员群众的广泛好评。

这是“书记项目”项目化管理推动基层党建创新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从项目申报、明确项目内容到完善长效机制,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通过项目化管理运作,创新基层党建,树立工作品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发展。

省委组织部建立省级“书记项目”库,由各地各单位党组织书记与当地组织部门调研、选题后,每个书记预申报1-2个项目到省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与各地各单位进行沟通并对项目进行修改完善,再从正式上报的项目中进行筛选,从中选出在该领域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可推行性的优秀项目推荐入库。据悉,过去两年,全省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亲自谋划“书记项目”,共上报了423个项目到省库,其中200个项目入选。

此外,各地各系统党委组织部门甚至各县(市、区)也参照省里的做法,纷纷建立本级“书记项目”库,将未被列入省级项目库的重点党建项目列入本级项目库,重点培育,精心抓好。全省各级党组织书记的“书记项目”覆盖到市、县、镇三级,并延伸到各机关单位、高校、企业等基层党组织。

在项目的运行管理中,省委组织部要求每个“书记项目”都有明确的项目目标、责任人、措施和完成时限等。在项目完成时限方面,各地各单位可以根据项目的规模、目标和实施情况作出规划,能在当年完成的力求年内完成,不能当年完成或者需要进一步推进和突破的,可延续到第二年或第三年,需要持续深化的,则长期实施,“不盲目追求项目数量,不硬性要求年年建立新项目”。

在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各地各单位从本级财政以及工作经费、留存党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项目发展,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