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破面 海关部门“先行先试”推进通关便利化
黄有方告诉记者,推进贸易便利化程度旨在降低区域内贸易、投资成本,使物流、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这不但是全球性的大趋势,也是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作为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能够实现和推动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丝路建设的促进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实际上,想要完成贸易便利化的目标,需要的是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出口退税、跨境支付、物流支持等多部门和领域的通力合作,而海关部门的通关便利化无疑是我国国际贸易提速的前提。
2005年,海关部门正式启动通关区域一体化改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成为我国内陆港发展的基础。据了解,“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赋予属地海关直接放行口岸海关监管货物的权利,由属地海关直接完成审单、征税、放行的全部海关手续,口岸海关只负责货物在口岸的物流监管,使得高资信企业的低风险货物(不需查验货物)可以一次性在属地海关完成包括报关、征税、放行的全部海关手续后,直接到口岸监管场所提取货物。
通过这一改革,属地海关和口岸海关通关作业连接起来,海关间的合作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一条跨关区报关、纳税的便捷通关通道。据统计,全国海关2013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放行“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报关单6381份,货运量647万吨,货值185亿元,实征税款21.5亿元,涉及216家AA类企业;2014年1月1日至4月9日,放行“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报关单24521份,货运量2027万吨,货值近415亿元,实征税款近50亿元,涉及285家AA类企业。
2013年,中国海关12个直属海关全面推开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全国其余30个直属海关选取部分现场开始试点。2014年,中国海关将改革措施和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海关所有业务现场和业务领域,逐步实现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的全覆盖。仅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海关共计办理无纸通关报关单1124.29万份,占同期报关单的72.89%。无纸化通关的推行使货物通关效率显著提高,企业运营成本也因此得到了降低。
同时,海关部门还在不断深化口岸执法部门的协作。依托国家电子口岸打造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多式联运企业的通关无纸化申报、电子化放行;整合执法部门的申报信息、查验要求、放行指令,扩大“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推动口岸各执法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在此次西洽会暨丝博会“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便利化论坛”上,海关部门还就如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做出了“量体裁衣”的规划。
据中国海关总署监管司代表介绍,下一步海关部门将着重推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海关联合监管,以货物基本数据、图像为基础,研究制定统一的国际货物转运准单等物流单证,共同探索开展数据交换、执法互助合作、创新跨境铁路联运监管模式,优化通关作业流程,促进贸易安全与便利,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提供“便捷绿色通道”。
(图片说明:2014年5月23日第十八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在西安开幕。图为观众在土库曼斯坦展区挑选参展商品。)
围绕“长安号”货运班列 着力打造丝路贸易“黄金通道”
西安经阿拉山口直达中亚的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是我国加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向西开放“黄金通道”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