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业园区配套服务,致力打造宜业宜居产业新城
今天的工业园区就是明天的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的关键是将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口,根据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布局城市新区,把城市和园区作为一个整体,以产业功能来定位、以城市功能来配套、以生态功能来融合,着力抓好“多规合一”。围绕工业园区定位和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各类综合性和专业型市场,配套发展医疗、保健、金融担保、商业中心,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信息、物流、交通服务等第三产业,使工业园区由单纯的生产区向功能齐备的城市新区转型。
在用地指标日趋紧张,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受限的今天,在园区建设生活服务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会不会加剧园区供地紧张矛盾?用城镇化的方式完善工业园区配套服务功能,不仅能有效化解用工难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园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效益。武宁县以新市民公寓建设为切入点,破解用工难题,实现园区集约发展的做法就是很好的例证。武宁县工业园区有近两万名农民工,大部分在县城没有自有住房,租住在附近的民房,上下班的路程较长,其治安管理一直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沿海出现“民工荒”,武宁县敏锐地感觉到这种负面影响会迅速蔓延到内地。为避免用工问题影响到刚刚起步的工业园区发展,该县把破解用工难作为发展工业的切入点,利用国家拉动内需的利好政策,集中规划建设新市民公寓,结果一举三得:一是解决了近万名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公寓功能齐全,规划设计了公共食堂、幼儿园、超市、娱乐健身场所等配套设施,实行封闭式物业管理,为园区务工人员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二是为园区企业减负。园区集中建公寓,使得资金压力较大的企业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厂房建设和购置设备上,从而不断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三是避免或减少了企业分散建设和重复建设员工宿舍带来的土地浪费,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在入园项目不断增多、用地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由于园区的合理规划,不仅确保了项目用地“零等待”,而且随着商务中心、物流中心等综合性服务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园区正在逐步成为真正的城市新区,务工人员将彻底告别在园区、城区两头跑的“钟摆式”生活,安心在园区生产、生活、生根。
强化示范引导,推动工业园区成为产城融合先行区
产城融合在一些省份已有较为成功的模式,我省不少地区也做了积极的探索。依托我省现有的工业园区,选择产业集聚度高、配套基础建设条件好的部分园区和开发区,高水平规划、稳步推进建设一批产城一体示范区,可以探索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产业、城市、生态融合发展的成功模式,并总结经验在全省示范推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