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关系(2)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是对发展的追认,生产方式变了,经济基础变了,社会阶级关系变了,上层建筑来追认这些变化。发展的本体、本源标志是人,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升华,天人关系和谐,这才叫发展。

这些年,我们好多政策都是“低着眼皮擤鼻涕——使不出正劲”,原因是我们天天讲发展,竟然不提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而主要矛盾双方是三七开,四六开、倒三七、倒四六决定了发展阶段。这个基本功不做,能战略性调整吗?能战略性破题吗?改革是给主要矛盾的转化扫清道路的,连主要矛盾都没找到,你能够改革到点子上吗?

我们现在在文件上找到主要矛盾的表述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这句话在八大的时候我们就提出来了。换一个角度看,这是人和自然的矛盾。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无止境的,生产永远也满足不了,这个矛盾是人和自然的一个永恒的矛盾。在这个地球上,没有总量矛盾,只有结构性矛盾。总量矛盾的供给和需求像两个相交圈,中间相交的部分是卖得掉的东西,其余一边是没卖掉的东西,另一边是短缺的东西,有多少剩余必有多少短缺。大家现在是没看到短缺,因为我们现在政府既越位又缺位,还错位,该花的钱没花,该干的事没干,所以老百姓不敢消费,没钱消费,造成了这么一个被动的局面。

因此,想搞好改革,这个定位是太重要了。而定位我说的是两个方面——时空定位,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看我们走到哪儿了,在空间上我们是第几,在不同的时空要有不同的运转状态,才能把握好我们的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改革和发展的关系、运行和发展的关系。

一些所谓经济学家,由于不讲时空定位,抄着西方理论来数黑论黄,用的是超越咱们两个时代阶段的那套指标来评判中国经济,而中国和人家不在一个阶段上,等于小孩穿上了大人衣服,看不清他的真实线条。这些人20多年就说了四个字:冷、热、胀、缩,而且是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个“三八线”逻辑。GDP一高于8%就开始吹风要热了,低于8%又告诉你要冷了;CPI一高于3%,那就是通货膨胀来了;CPI一低于3%,就是通货紧缩。我曾开玩笑说这些符号经济学家和问题经济学家的官员,跳了20多年“三八圆舞曲”,这个圆舞曲的调门是冷热胀缩松松紧紧。这不叫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有一个条件,宏微观一体化的市场经济形成,要素在部门之间的流动没有行政性障碍,起码有一个平均利润规律在起作用。没有市场机制,哪来一体化的宏观运行机制;没有机制,怎么调控。宏观调控调的是经济周期,而经济周期是有规律地波动。我们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现在不但是一个国家纵向划分两个时代,不同地区分成三个阶段,哪来的周期?

不知道自己的时空定位,就会被人忽悠了。我举个例子。10年前,我在烟台和一些日本的大学教授辩论了一天,上午是中国威胁论,下午是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就拿速度说话,那个带队的直接就问我,你们中国上一年增长速度是9.8%,而日本才1.8%,这样下去中国的发展就是对日本的威胁。我说,你我不要以为中国人都不懂经济,都不懂发展,明确地告诉你,我们的9.8%根本不是高速度,是带病前进的速度,文化大革命那10年平均还7.3%,9.8%算什么?而反过来说,日本的1.8%是相当了不起。日本学者以为我在讽刺他们。我说,道理很简单,咱们不在一个发展阶段上,根本没有可比性,这就是个定位问题。你想日本的1.8%是人均3.8万美元乘1.8%,而我们的9.8%是1400美元乘9.8%,这两个能比吗?就像七八岁的孩子一年没见长高了一头,没人说奇怪,但一个三五十岁的成年人突然又长了一头,那不成了妖精了吗?大家想想,欧美日搞市场经济多少年了,我们现在搞了35年的市场经济,还在市场经济的儿童团阶段,长个子慢了是有病,他们已经进入了中老年阶段,如果长个子快了,那是妖精。

不只是我们中国,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犯了一个毛病:“不知今夕是何年”。在中国制定发展战略,制定顶层设计的改革战略,不能说清中国现在哪个时代,不是自己糊弄自己吗?现在,联合国191个会员国,全世界70亿人,走到哪了?从哪来的?将来往哪走?人类社会五大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遥远的未来,封建主义正在成为过去。所谓发展中国家,就是落后于时代正在追赶时代步伐的国家。发展、改革要干什么?就是要挖掉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而这么多年,我们千方百计保护小农,和现代化对着干,等于是在双手互搏,一个手抓现代化,让农民进城变成了现代产业工人,一个手用一号文件把农民往回推。我们现在好多政策都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到现在三农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我们在三农问题上花了多少心血,一号文件的含金量是与日俱增,但为什么农村越来越穷呢?大包干1981年结束的时候是1.85亿农户,户均10.8亩地;现在是2.6亿农户户均7.1亩地。为什么越消化越多呢?因为没有挖掉小生产的经济基础。所以,我们要想懂得改革方向,你得明确发展干什么,现在的发展就是现代化,化掉小生产的经济基础。

一张太极图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时空定位、主要矛盾发展阶段的形象概括和集中表现。1978年起点时,太极图的阴阳两面是二八开的,我们19%到20%左右的人口在城市里从事经济活动,另一边是80%左右。经过35年改革开放,城市工商业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了小农经济,瓦解了农民阶级,转移了2.6亿农业剩余劳动力,使他们改变了分工角色,分担了产业工人职能。这几句话描写了这35年共和国在发展方面巨大的成就。现在生产方式阴阳面已呈现倒三七的状态,阳面已经超过了阴面,生产方式转变达到了三分之二,就是说我国已经有70%以上的经济人口纳入当代市场经济体系了。从二八开,超过了五对五,现在到了倒三七,仅仅35年,变化了50个百分点,年均1.45个百分点,这就是我们的发展速度,而不是我们常说的GDP的增长速度。回头和前30年比,和5000年中国历史前进比,和辛亥革命以来百年历史比,你不能不承认这35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最繁荣、政治最民主的历史时期。

第一,瓦解了小农经济。从第10个、第11个一号文件开始改革,提出来要家庭农场、农场化、新型经济体,这是历史性的进步。谁能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搞出市场经济,搞出社会主义出来,那是当年被欧洲批判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潮。农业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是什么?一体化的“体”是同一种生产方式、同一种社会结构。两个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一个“体”吗?中国小农现在这种状态,从历史上看是一大进步,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这样做相当于给小农经济打了点滴,延缓了寿命。

第二,瓦解了农民阶级。从事农业,靠劳动得到收入的叫农民阶级。我们现在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其中54%以上农民的收入是打工收入,不是农业收入,有3%-5%农民的收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有1%-2%农民的收入是农民家庭的非农经营和所谓的财产性收入,真正靠那7.1亩地劳动收入的连41%都不到了。一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劳动时间不在农业上,你还管他叫农民吗?所以,从理论上说,中国农民做为一个阶级,其整体上已经被瓦解了,他们主要的劳动力已经转化为农民工,是当代的产业工人。现在大大小小的城市,利用城市开发培养了很多新地主,靠租金和利息等财产性收入存活。我们共产党人号召大家靠劳动致富,靠资本运营致富。所以,我一直在建议三句话的税收政策:对劳动不收税,对资本收轻税,对财产收重税。对光靠吃租金利息的,要收以重税。通过资本运营增加就业、创造物质财富的,尽量少收税;而对劳动收入,一分不收税。现在我们个人所得税概念模糊,税基、税源都不明白。所以,不知道今夕是何年,不知道自己的时空定位,改革怎么能够进行下去?我一再说定位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现在只是定位了一个倒三七的太极图,就是两个时代生产方、两个时代社会结构。

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焦点问题

现在,社会结构落后于生产方式35%左右。因为2.6亿的农民工承担了产业工人职能,但他们没有转变社会身份,在城里当二等公民,没有居住权、教育权、医疗权;在农村还保留了宅基地和耕地的使用权,所以他们不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是个过渡态。而这个过渡态已经二三十年了。

中国的太极图有两条阴阳线,一条是生产方式线,一条是社会结构线,中间夹的部分,我管它叫农工潮,像候鸟一样在城乡来回翻滚奔流。这农工潮给中国现在发展定性、定位,决定中国命运。

只有正确认识了农工潮,才把握住改革。

农工潮是什么?是中国农民在新时期的伟大的长征。大家知道,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命运,使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但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命运没有改变,还是小农经济,还是自给自足为主。而农工潮,不管自觉不自觉,他们都代表着历史的潮流。农工潮是宣言书,是中国农民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宣言书,他们是用脚投票,淘汰封建主义,代表着历史的方向。农工潮告诉我们,现在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农民工的市民化。农工潮给我们上了一课,他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现代化路子是错的,只是装备现代化、外表现代化。真正的现代化是要把人改变了。农工潮告诉我们,我们的方法不对,要真想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这30年也证明了,农民收入提高是靠“不像农民”提高的。尤其头些年,给农民不到城里人一半的工资,他还来,因为他算过账,就是这不到一半的工资,三个月挣的比在农村忙一年的收入都高。所以,恩格斯早就说过,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即使分配吃了亏的人也趋之若鹜、热烈欢迎。农民进城吃亏了吗?吃亏了,但比小农个体劳动还是先进,城里的生产方式还不完善,还有封建残余,还有奴隶主义的影子,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的正在上升的生产方式,所以农民用脚投票来了。那么共产党人的任务是要顺应这个农工潮的要求把他留在城里。我可以得出结论,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主要矛盾转化的焦点,是当前一化解千愁的大事。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