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关系(3)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是对发展的追认,生产方式变了,经济基础变了,社会阶级关系变了,上层建筑来追认这些变化。发展的本体、本源标志是人,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升华,天人关系和谐,这才叫发展。

正因为这张太极图中有这么大部分的农民工没有正常消费,所以这太极图单独立不住,还得加一个拐杖。这个拐杖是“三外”:外商、外资、外贸。这“三外”拉动了65%到72%的GDP。为什么我们依赖出口?就是因为农民工没正常消费。大家想想,如果农民工都在打工地居住下来,消费水平达到城市老居民的一半,中国的经济早就是世界第一了。现在,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扭曲的经济体。人家远看吓一跳,中国不得了,GDP已经世界第二了,每年还增长不少,不用十来年就超过美国。但是,人家近看偷着笑,这个大个子七经八脉不通,基本上是个瘫痪,为什么能站在那呢?是因为拄着一个大拐杖(外商、外资、外贸)。现在日本、菲律宾、越南在踢我们的拐杖。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东南亚国家历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慷慨解囊,提供大量地援助。为什么今天他们和我们叫板呢?是因为我们依赖出口,今天我们和他们争欧美市场,同行是冤家。现在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了,现在打的不是军火了,现在竞争的是消费力,哪个国家把消费搞上去,哪个国家就硬气。2008年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地球上生产消费时空错位了,穷国猛生产,自己不消费,给人家送礼出口;富国家玩金融化功大法,搞衍生物,抽发展中国家的血,挥霍性消费。这样的局面能维持下去吗?

一旦想明白,要改变我们这内忧外困的局面,就要善待农民工,把农民工市民化。这个过程要走“正道”。很多地方不懂现代化,弄出了五个“化”,上两个工业项目叫工业化,在城里折腾叫城市化,建两个商场叫市场化,往外一走叫国际化,楼盖得高一点现代化。这“五化”是不像话。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就像三角形三个边,现代化是内容,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城市化是空间结构的现代化,市场化是交换关系的现代化,这是同时化的过程,哪有个单独的城市化、工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化的对象就一个,就是生产方式——小农经济。工业化是把劳动力拉出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城市化是用空间代替时间,让要素向特定空间集中,节约交易成本,深化分工,它是一个聚二(产)进三(产)的过程。我们现在是两次分散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不起来,从去年开始,第三产业好不容易超过了第二产业。所以,只要走“正道”,不为少数人服务,今天的局面只是倒春寒,切莫把春天当冬天,我们还在长个儿,所以“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当然道路是曲折的,现在正打弯的时候,大家不知道往前向哪走,理论不彻底,政策必然左右摇摆。新一代领导有理论、有实践,我相信他们马上就会找到感觉,真正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的问题。

解决国内矛盾,这叫苦练内功。苦练内功,改革就要与之配套,就是要改革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现在用保险代替保障,必须抓紧时间把保险变保障。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俾斯麦出台的商业保险,你拿8%,老板拿20%。这个方法全世界都在用,但是都不灵。没有一个国家不在打补丁的,一边延长退休年龄,一边财政往里补贴。美国退休年龄达到了67岁,100块钱的养老金,有60元是财政出的。保险是资本主义的制度,保障才是社会主义的,所以,我写的书叫《社会保障主义宣言》,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主义。全世界都在讨论延长退休年龄。就是因为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它有两大弊病,对发展中国家,它的第一大弊病是抑制当期消费。存款不是转为贷款,就是转为实业。我们现在GDP这么大的盘子,43%在银行里,还有20%的存款准备金率。所谓流动性过剩,就像一盆水,盆里水越聚越多,外面的土都干裂了,庄稼都旱死了,中小企业嗷嗷待哺,90%的中小企业不能贷款,使得他们把财产抵押,搞金融传销。这个过剩是攒出来的,大家不敢消费,那么怎么解决这个扣儿?要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用当年的钱养当年的人,不出现现值和未来值的矛盾。大家知道,没有一个国家能克服货币的现值和未来值的矛盾。什么叫现值、未来值?我举个例子,我1965年来北京的时候,黄瓜4分钱一斤,西红柿1毛钱一堆,大圆茄子一大筐才1毛钱。40年后的今天4分钱想吃什么。比如养老一年扣1万,40年扣40万,就算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实现增值保值,能有五六十万,这五六十万够养你剩余的二三十年吗?40年后你的儿子、孙子一个月都挣七八万,你的五六十万顶什么用?这就叫货币限值和未来值的矛盾。

破这个局唯一的办法,用保障代替保险。我和日本人辩论中国崩溃论。日本人就拿保障不到位来说,说中国把人口结构搞成421结构,国未富人先老。我说,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有钱解决社会保障的政府,一步到位、全覆盖、高保障度,纳入中央的财政预算,建立全国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个日本学者就讽刺我说,你就吹吧,养老金都是空账,做了20多年没做满的,怎么全覆盖一步到位?我说,我们记错帐号了,我们的钱没记在保险金帐号上,是记在国有资产的帐号了。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的劳动者在面向市场的时候,并不是真一无所有,包括农民工都是全民国有资产的主人之一,这是邓小平同志给我们保留下来的。国有资产既然没量化到个人,我们人人都有份,三五百万亿,一个人三五十万,按年息3%存在银行里,一年的收入9万亿到15万亿。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国有企业改革是国有资本运营体制的改革,就是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将来没有国有企业,只有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只租不投,只贷不投,谁用我的资产交租交息,全民就拿到这些资金专款专用来进行社会保障,一步到位全覆盖,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人们越消费,政府花的社会保障钱越少,它是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纳入财政预算,而且必须是目标补贴,按需分配,比如在某地要1千块钱才能维持基本生活,你只能挣800,政府给你补200,挣200给补800,挣1000一分不给,没挣着的给1000目标补贴。而我们现在不该拿的拿多了,该拿的拿不着。如果大家都真正按需分配,需要的就给你,不需要的不给你,我们的钱用到刀刃上,现在一步到位全覆盖没问题。如果我们的改革改到这个地步,农民工的转变,大家的消费都解决了。

今天,我所说的核心意思就是两句话:一是找到主要矛盾的焦点,两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焦点在哪?是农民工的社会身份转变。二是农民工的社会身份为什么转不了?那不是个户口本的问题,而是社会保障的问题,改革分配体制、改革再分配体制,一步到位解决社会保障。这就是发展和改革的关系,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凌洁)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