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裸官提前退休,雷终于化成雨
广州市委副书记方旋以“裸官”的原因辞职,提前五个月退休。这一消息19日传出,这被一些人评估为中国“裸官”受到公开“处理”的第一例。
“裸官”问题早就在舆论场上广受关注,也被中国国家治理的单子瞄上。据报道,今年出台的几项重要党内文件针对“裸官”做出严格规定,方旋被要求提前退休,看来与此相关。
作为因裸而退的“第一例”,方旋提前退休的吏治意义大于事件本身。它表明治理“裸官”不再是说说而已,国家动真格了。它创造了一个开始。
“裸官”不能担任重要公职,对这一道理中国社会已经达成共识,但推动落实相关规定,仍不像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何为“裸官”,文件的规定虽然在陈述上很清楚,但它很难涵盖现实情况的复杂和多样性。一些人主张“缩小打击面”,舆论场的定义则是“扩大化”的,甚至连子女在国外留学的情况,也认为是“裸官”的一种。这种实际认识的混乱对于找出真正的“裸官”会造成扰乱。
有效监督官员亲属的定居情况在当下社会也未必能轻松做到。一些官员隐瞒了真实情况,或者该提拔时临时把家属从国外接回。当他们在任时,操作变通对自己情况的定性并非很难。
由于公众处理“裸官”的呼声很高,官方的实际措施很可能让舆论感到“不过瘾”,就像这一次,方旋提前退休创造了重要先例,但大量舆论认为“太轻”,呼吁“查他”,舆论几乎是把“裸官”同贪官画等号的。
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坚定治理“裸官”现象的决心,并且把这样做紧扣吏治改革和反腐败的实际需求。追求通过做这件事直接收获舆论的满意是很不现实的。
定义“裸官”有一定困难,但实践中对它的掌握宜紧不宜松,对位置越高的官员越应这样。这有助于在整个公务员队伍中建立对“裸官”现象的正确认识,当官、特别是当大官是要承受更多约束的,他们的亲属也会损失一定的选择自由,这应成为公务员队伍的常识。而迄今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人以为当官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应当是“特权”。
“裸官”现象在很多国家受到警惕,中国作为崛起大国,对此更不能掉以轻心。中国需要保持官员对国家的忠诚度,而成为“裸官”与去忠诚度往往互为诱因,因此中国只会对治理“裸官”越来越严。谁也不要以为这只是中国的“一阵风”。
“裸官”同贪官不是必然的等号关系,但“裸官”有贪腐行为的概率更高些,这恐怕是很多人的严肃看法。纪检机构应当对“裸官”们多看上几眼,这也大概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潮中,官员子女、亲属出国留学、谋职的权利总体上不应被剥夺,这同治理“裸官”现象不该对立起来,二者应如何界定需要通过很多具体案例来厘清,在这当中我们首先要有促成这种合理界定的愿望。认为是官员,子女就不该出国,这种主张是民粹主义的,不应予以倡导。
总之方旋的事情只是一个开端,治理“裸官”任重道远。我们既要清除“裸官”现象,也要通过这件事促进社会对复杂事物的辨识力,从而赢得更好的秩序和更高的社会共识。
反腐不能是中央推着地方动
据了解,及至今年10月,方旋才满60岁,虽然官方向公众公开调整的原因,但有消息透露,提前退休的安排,与其“裸官”身份有关。这场调整“裸官”职位的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展开,外界解读认为,方旋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被要求提前退休。
近年来,日益突出的“裸官”现象及其给社会民心带来的冲击,都使得“裸官”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层面的重视。进入到新一阶段的反腐工作,也将“裸官”问题的处理作为重要部分,从近段时间中央一系列动作来看,对“裸官”的管治力度在不断加大。
这股来自中央的高压态势,对地方的直接影响是明显的。以方旋提前退休来说,今年2月,中央巡视组曾罕有的点名指出,广东一些地方“裸官”问题突出,而此次广州开“裸官”清退之“先河”,某种程度上对应了前期的“施压”。
中央有要求,地方去践行,表面上,这与任何需要自上而下推行的宏观政策是一样的。然而,中央要求甚至施压到什么程度,地方实践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践行到什么程度却因事而异。
具体到反腐问题上,站在中央层面,腐败是不可容忍的,这也是对腐败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原因。可地方是不是与中央持有一致的态度呢?进一步而言,如果中央没有保持高压态势,地方是不是就没有反腐的动力,倦怠、拖延、置之不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