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价值观念,是为了正确认识自己
强调一个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这不是向你灌输知识,也不是告诉你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要让你确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是让你正确认识你自己,让你知道你自己是什么人、生活在社会的什么境况下、有什么样真实的需要、有什么样的能力,在你的需要和能力当中,你现在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首先是什么……价值观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一个群体的,一个企业要有一个企业整体的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也会有它核心的、主体的或者叫主导的价值观。价值观建设的关键、根基在于主体的自觉性,就是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从这一点出发去选择自己追求探索创造的目标。
价值观最忌讳“傻子过年看邻居”,比如现在社会流行什么,我就认为什么好。或者是我崇拜的名人他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从价值主体性我们可以联想到价值观念主体性,价值观念的主体性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主体的自我意识、自我定位、自我选择和自我创造。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但是对同一个世界,我们每一个人心目当中理想和追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把握好价值观的建设,重要的是自觉。就像贾府里的焦大和贾宝玉选择老婆的尺度标准应该怎么定,贾宝玉要知道贾宝玉自己的,焦大要知道焦大自己的,这样形成的价值观才是自己可靠的、对他自己有益的。价值观的特点是它虽然有主观性,在社会上也是多元的,但是社会上价值观的多元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是多元的。每一个主体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理解好自己,我就是我,我只能要或者应该要的就是这个,别的诱惑动摇不了我、改变不了我。
价值论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对价值多元论提出疑问——价值多元,那怎么统一?其实,在科学知识真理问题上,每一个题的正确答案是唯一的,比如一加一只能等于二,但价值问题的统一并不是单一的。国内外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和争论后,提出的结论性看法是价值和文化的统一,它不是把大家都修理成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观点、一样的结论、一样的话语,而是一种多元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在价值观的主体性和多元性面前,我们应该倡导一种叫做面对多元化、坚持主体性的态度。多元化是一种客观现实,而主体性是每一个主体自己要把握的原则。就好像在十字路口上,往东南西北四面八方走的人都有。我们不能规定世界上只有一条路或只准朝一个方向走,但对个人来讲,你只能选准你自己要走的一条路,而不可能同时朝四面走。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这样一种价值意识——面对多元化坚持主体性。
在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科学共产主义价值观时,马克思首先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很多人研究马克思主义,老去琢磨马克思说的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什么样,其实马克思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描述,很多是直接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反正把未来想象成为一个美好社会,怎么美好就怎么想象。而马克思为无产阶级确立革命价值观时,他真正做的工作是让工人阶级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比如工人阶级是个什么阶级,它处在社会的哪一层,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应该和能够担当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使命?这是马克思为共产党人、共产主义运动、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建立价值观的起点。工人阶级有了马克思主义以后就从自发到自觉,就对自己的地位和使命有了深入的、正确的、有效的认识和把握。
价值观念是每一个人的灵魂形式,是每一个人形成个人人品的根基。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政党来讲,它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决定了这个国家政党的性质以及社会信什么,因此也将决定它的历史命运,比如它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是有活力的还是僵化的,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等。世界上的争论分歧困惑往往不是知识的问题。知识问题有科学家有专家研究,闹明白了是什么就是什么。只要科学实践证明了它是真理,任何人都得接受。而跟我们每个人相关的、思想生活当中的纠纷和冲突,都是在价值判断或价值问题上。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来讲,价值观的形成是人格形成的内在标志。而对国家社会来讲,这个国家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的形成,是这个国家社会自我定型的标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