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软实力”在中国的发展

谈谈“软实力”在中国的发展

主讲人简介:张国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问题、国际问题、科学哲学等领域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论著。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软实力”概念来到中国已经过去20年了。前10年的发展是零星的、缓慢的,主要是译介性的。后10年的发展主要是在“软实力”的中国化和如何运用“软实力”上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但由于国内外学界对“软实力”的研究,没有形成对其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及逻辑关系的统一认识,所以出现对“软实力”食洋不化和泛化的理解与运用,乃至“软实力”变成了某种“筐”,想装什么就往里装。2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政治文化领域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热门词”。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软实力在中国的发展呢?

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软实力”概念的由来

“软实力”这个概念是1990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最先提出的。奈曾担任过卡特政府时期的助理国务卿和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助理国防部长。从学理层面来看,他提出这一概念是受20世纪30年代英国实用主义者卡尔的启发。卡尔认为世界上有三种权力:一是军事权力,不服从就消灭;二是经济权力,不听话就收买;三是文化权力,不同意就诱导。受“文化权力”的启发,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从历史实践层面来看,大国兴衰、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他看到文化的力量。约瑟夫?奈在《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书中,对保罗?肯尼迪等人关于美国权力衰落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他认为,美国既拥有传统的经济、军事的硬实力优势,也拥有文化、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新型的软实力优势。只要能够将这些潜在的权力资源转化为实际的影响力,美国将能领导世界。在奈看来,美国和西方的软实力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才是“推倒柏林墙”的真正力量。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家,奈担任过美国助理国务卿、助理国防部长,有深厚的美国官方背景,所以“软实力”概念很快就传到世界许多国家,当然也传到中国来。

二、世界各主要大国“软实力”研究的基本状况

美国政界对奈的“软实力”理论有很多赞成者。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对奈评价极高,说:“在权力的本质、多样性及其运用与滥用研究方面,奈是美国最著名的专家。他的著作富有洞察力,对美国总统和国务卿具有重要价值,也让外交政策在普通读者眼中变得不那么陌生。”美国前副国务卿塔尔博特说:“什么是权力?应该怎样运用权力?约瑟夫?奈为我们展现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务实性思考。奈,运用自己标志性的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语言,为美国人提供了一种途径,可以消除对新兴大国的恐惧和对美国衰落的担忧。”

但美国学界对奈的观点则褒贬不一。例如,保罗?肯尼迪明确质疑,他认为奈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基础是美国思想文化在全球的吸引力,但是对于美国文化的合理性争议是很大的,也是无从考证的。萨缪尔?亨廷顿也持否定态度,认为软实力依然为硬实力所左右,并不能独自发挥作用。罗伯特?杰维斯和尼古拉斯?欧维那则在肯定中又有否定。而尼古拉斯?斯拜克曼则扭转了奈关于软实力的功能指向,他将民族同质性、社会综合程度、政治稳定性、国民士气等视为国家的软实力,着眼于这些因素都会对国家的综合实力构成影响,而不是像奈那样,直接着眼于外交战略和国际话语权。

英国对“软实力”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外交和英语国际传播。法国有重视思想文化的传统。拿破仑曾经强调,一支笔就等于1000支毛瑟枪;最终都是思想战胜宝剑。法国非常注重保护、挖掘其文化软实力资源。德国是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康德、尼采、歌德、席勒、贝多芬、黑格尔、海德格尔、胡塞尔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德国一方面把文化充分运用于外交领域,另一方面,对纳粹德国发动二战、屠杀犹太人等深刻忏悔,以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好感,塑造其真诚的良好国家形象。日本“软实力”研究总是同国家政治态势紧密相关,“九一八”前后公然炮制日本型法西斯理论,直接为政府推行法西斯军国主义提供理论根据。日本军国主义文化至今仍然在毒害着日本的精神文化。特别是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否定日本侵略史、否定“慰安妇”罪行、完全不顾二战受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鼓吹修改日本“和平宪法”,使整个社会右倾化十分明显且危险。俄罗斯是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很重视文化,对美国的“软实力”很警觉。一些学者很自然把“软实力”与美国支持的“颜色革命”联系在一起,认为软实力是“为达到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不光彩’的手段”。直到2012年年底,普京在文章中第一次公开使用“软实力”一词,俄罗斯学界才对软实力展开了普遍的讨论和研究。多数学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政治工具,主张俄罗斯要找到正确使用文化软实力的办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