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软实力”在中国的发展(3)

谈谈“软实力”在中国的发展(3)

四、习近平关于“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讲话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推向新高潮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围绕“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表了重要讲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习近平所讲的“根基”主要包括“一条道路”、“一项改革”、“一个教育”。“一条道路”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偏离这条发展道路,就会动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一项改革”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没有这项改革,国家文化软实力就会缺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造血功能,也会缺少传播工具、平台和渠道。“一个教育”就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开展好这个教育,就是要讲清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什么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什么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什么必须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讲清楚上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才会牢固。

二是要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源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来抽象空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二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必须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必须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宣传。

三是展示好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这段精彩而深刻的论述,回答了中华文化为什么具有独特魅力,怎样才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怎样才能使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四是要塑造好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习近平重点回答了塑造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才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他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段话强调了四种大国形象,一是从历史传统的角度界定的“文明大国形象”;二是从现实全面发展的角度界定的“东方大国形象”;三是从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角度界定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四是从坚持正确改革开放方向的角度界定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果真能塑造起这四种“大国形象”,中国文化软实力必然大大增强在世界的影响。

五是要提升好中国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提高国际话语权,必须通过构造话语体系、用好新兴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多种教育,来引导国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无论对内对外,“骨气和底气”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强大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这一篇重要讲话,系统全面、要言不烦而深刻地阐述了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思路。这篇重要讲话发表后,理论界十分活跃,中央主流媒体很快推出一大批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文章。甚至有人预言:“软实力”将是2014年中国的一个新热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