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反思市长治污不愿“几百亿埋在地下”(3)

【案例】反思市长治污不愿“几百亿埋在地下”(3)

市长治污为何不愿“几百亿埋在地下”

说起治污,很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都打起了退堂鼓。不愿花几百亿治污的市长绝非上面这一个“独苗”,相信他的“知音”还不在少数。原因不外乎治理污染太难,治污效果更是如抽丝。边治污边污染的情况随处可见,而且污染以一种特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速度很快“收复”失地,这是领导们不愿重金治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前脚治污才刚刚“春江水暖鸭先知”,后脚排污却已“发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冲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所以,对于治污,领导们大都头脑异常的“清醒”。“撼山易,撼污染难”是这些领导对治污前景的“科学”判断。于是,他们渐渐地识时务为俊杰。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始了有选择的治污“战略”大撤退,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用在了发展经济的“刀刃”上,GDP数据突飞猛进,呈井喷上升现状。但是,污染指数也水涨船高,甚至比GDP数据更胜一筹。

在这样的高GDP数据支撑下,领导们不管发没发财,大多是升官一级了,而且大有一升不可收拾的迹象。如果重视治污,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看不见,就等于得不到老百姓的夸奖,也得不到老百姓的好口碑,这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而且,由于管网深埋地下,他们的领导更是熟视无睹,这就相当于办了费力不讨好的“傻事”,当然领导们要对治污行为横眉冷对千夫指。

这其实是官员政绩观出了问题的结果,而且是倾向性的大问题。虽然近年来我们也在淡化以GDP数据论英雄的政绩观,提倡绿色环保的政绩观。但事实证明,GDP数据的重要性明显还是处于举足轻重的“江湖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治污就看谁的社会责任感更强一些。社会责任感强的,就会把治污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反之则可能高挂“免战牌”。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如果仅凭官员的社会责任感来治污,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如何改变这种扭曲的政绩观,唯有大兴绿色环保的政绩观,用官帽这一“指挥棒”才能让其迷途知返。

市长治污之问源于政绩思维跑偏

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谁说老百姓看不见?那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呀,那是纳税人的辛苦钱呀?纵然老百姓看不见,一者,天地看得见,天地都知道这钱是为了治污,老百姓肯定没意见;二者,政务公开,老百姓不就看得见了吗?老百姓看见政府用几百亿治污,不但高兴不已,而且感激不尽呢!

怕老百姓看不见,当然是政绩思维作祟。政府修了高楼大厦,修了豪华办公楼,修了楼堂馆所,修了纪念牌、纪念塔,修了大路大桥,老百姓肯定看得见。但是,对于这些看得见的政绩,老百姓并不一定都会伸出大拇指,说不定有时候还要骂娘呢!

政府做工作,主要不是做给老百姓看的,而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幸福。政府花了几百亿治污,即便老百姓没有看见,但老百姓看见天蓝了地绿了,山青了水秀了,城美了生活环境好了,进而追问原因,当得知是政府默默为民做了好事和实事,可以想象老百姓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如此一来,还愁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吗?还愁政府和人民不能手牵手、心连心吗?

市长治污之问是一道考题,拷问执政理念是啥,拷问是否执政为民,拷问政府做工作是为了谁,拷问官员心中是否有百姓。政府做工作,不应以百姓是否看见为标准,而应以百姓是否赞成、是否欢迎、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否幸福、是否快乐为标准。只有把百姓利益放在任何工作的第一位,把百姓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这样的政府才能取信于民,也才是真正的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