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从近期来看,不动产登记条例对于反腐倡廉的作用有限,但是从长期而言,由于增加了整个社会的透明度,因而对于打击贪官污吏,解决我国不动产市场的混乱问题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当务之急,是要强化国土资源部门的审查义务,防止国土资源部门的不动产登记机构成为信息的垄断者。国务院一定要对国土资源部门的不动产登记机关严加管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纵观近几年落马的诸多官员,贪腐程度基本上都是表现出在了“三多”上—“钱多、房多、情妇多”,比如浙江省药监局原局长黄萌有房产84套,原山东省副省长黄胜有房产46套,安徽黄山园林管理局原局长耿晓军拥有房产38套,山西蒲县煤炭局局长郝鹏俊有房产36套,上海(楼盘)房管局第一副局长陶校兴有房产30套,山西阳泉市城区公安分局巡警大队大队长关建军在北京(楼盘)就有房产27套......如果继续挖掘和统计,这将是一份蔚为壮观的清单。当然,这些动辄坐拥几十套房子的贪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那么,房产为什么会成为贪腐官员青睐的收藏品?首先,房产是有巨大升值空间的不动产。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房价一直是居高不下,拥有房产成为官员“投资理财”的重要手段。其次,之前的《不动产登记条例》不支持“以房查人”,想查问题官员的房产,就要冒着违法违规的风险。如此,房产有和情人一样的隐秘性,不易被发觉,成为官员躲避纪委审查的避风港。
官员腐败令民众深恶痛绝,新一届政府也在反腐败上重拳出击,回应公众的关切。在这样的语境下,官员财产申报和新修定的《不动产登记条例》,成了反腐败的一个切入口。可是,“以房查人”触及到了众多部委和官员群体的利益,能否顺利落地?公众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土地管理法》(修订案)被搁浅多年,就是一个例子。
其实,民众很早就呼吁职能开放个人不动产信息,以方便查官员的房产。可是,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启动已经4年,进展并不顺利,搭建不动产查询平台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却遭受利益集团的重重壁垒。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担心不动产登记也遭遇这样的困境。新版不动产登记支持“以人查房”,是反腐败的一记重锤。不过,若不能顺利落地,政府就会长久地举着,这样既不利于推动不动产登记和反腐败,也有损政府职能部门的形象。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