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

推进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

摘要: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夯实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就要不断推进群众路线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现历史使命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还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这是长期走好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客观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理论初创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侧重于从无产阶级运动中总结、提炼群众工作的一般原理,对于实践中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列宁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强调群众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更重视从制度上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列宁把接近群众作为衡量无产阶级政党纪律的标准,还把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化;为了反对官僚主义,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列宁亲自领导改组了工农检察院,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对党员干部监督的法律法规。这些实践从制度上为苏共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将“相信群众”作为国家建设治理的一条基本原理,并贯彻到政权和制度建设过程中。民主集中制原则、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体现了群众路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运用。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克服官僚主义的法宝。这是对群众路线制度化的充分肯定。这些一脉相承的从制度上落实群众路线的探索,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群众理论的创新发展,也为我们党探索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党面临着自身建设和外在挑战的巨大压力。如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成为化解压力继续推进新的改革开放的关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十八大提出的总要求。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夯实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就要不断推进群众路线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