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2)

推进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2)

摘要: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夯实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就要不断推进群众路线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

推进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新形势下走好群众路线,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必须推进群众路线的制度化设计。这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东西。邓小平认为“制度不好,好人也会做坏事。制度好了,坏人也难做坏事”。习近平强调“整风活动要重在制度机制建设上下功夫”。这为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党的纪律八条的颁布,公务接待标准的制定以及巡视制度的确立等等,从制度上为我们党走群众路线、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也要看到,实际工作中各种制度的执行力还不强,许多制度在实践中形同虚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还没有完全杜绝。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一是把接近群众工作作为党员干部的硬约束,像执行党的纪律那样执行党的群众工作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不能、不敢脱离群众。二是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设计群众工作制度。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发展成果不能为人民群众共享,群众路线制度化就是句空话。三是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让人民群众切实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以人民群众的监督来制约权力,消除“技术官僚”治国带来的脱离群众的负面影响。

推进群众路线的法制化。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路线的法制化任务显得尤为迫切,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违法乱纪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时有发生。确保党员干部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除了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外,更要通过法制化把群众路线理论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具体化为可操作性的工作程序和规范,以增强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的刚性约束。一是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党员干部自觉树立法治思维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提高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及时总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成熟的制度化的群众工作方法,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任何党政机关和个人不得侵犯;三是制定落实人民群众监督权的法律,对落实人民群众监督权不力的党员干部,视为不能密切联系群众,依法给予法律制裁。

推进群众路线的现代化。认识来源于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和指导实践。时代发展到今天,群众的需求已经不是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上,而是包含了分配公平、政治民主、生态文明等在内的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诉求。针对群众知识、群众结构、群众要求出现的新变化,推进群众路线现代化,一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创新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二是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的方式务必要现代化。随着网民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问政和掌握网络话语权成为必然。官网博客、微博、微信,甚至官员个人微博、微信的开通,表明党员干部已经意识到通过网络媒介密切群众的重大意义。但是政务更新不及时,部分群众意见没有回应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顶层设计,把网络问政和掌握网络话语权,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党员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还要敢于网上“亮剑”,学会在虚拟世界中下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

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是根本,法制化是保障,现代化是客观要求。矛盾凸显期也是党员干部大有可为的历史时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干部都应认真思考推进群众路线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坚持和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夯实我们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群众基础。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群众路线带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岳雪侠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郭利杰为河北商贸学校学生处处长)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