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收入水平阶段,许多国家面临最关键的坎是“马尔萨斯陷阱”。马尔萨斯认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存资料仅按算术级数增长,除非通过技术进步、对外贸易甚至殖民开拓等方式大幅增加生存资料,否则多增加的人口就要以战争、饥荒和瘟疫等方式被消灭掉。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是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才能冲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经济增长。在低收入水平阶段向中等收入水平阶段过渡的阶段,也就是农业文明时期向工业文明时期转换的阶段,也容易出现因传统观念和封建制度障碍太大,而不能顺利越坎的陷阱,中国封建社会持续数千年以致在近代落后挨打就是例证。
在中等收入水平阶段,许多国家面临的最主要的坎就是本文重点讨论的 “中等收入转型升级陷阱”。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后,意味着已摆脱了“贫困的恶性循环”,主要任务是向高收入水平阶段进发。但在向高收入水平阶段前进过程中,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新阶段、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要素成本上升、经济增速换挡和国际产业分工地位提高等,经济必须转型升级,主要表现为产业必须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由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向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产业转型升级等。而这种转型升级需要具备一系列制度条件、要素条件和国际环境条件,许多国家在这一阶段陷入陷阱,其核心原因是这些条件没有及时跟上。
在高收入水平阶段,一些先发达国家同样可能面临长期低迷增长的陷阱。这一阶段的陷阱更多地表现为制度持续创新和技术引领能力不能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进入高收入水平阶段的国家目前还是少数,进入这一阶段面临的陷阱往往与更先进国家的竞争有关。如曾经十分辉煌的英国由于过度扩张和制度创新速度太慢,而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长期陷入低速增长状态。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经济过度泡沫化和技术创新路径选择有误,而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陷入了持续二十多年的低迷增长状态。
中国目前正处于中等收入水平阶段,故我们面临的是“中等收入转型升级陷阱”的挑战。从当前已出现的经济增速下行、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下降、经济泡沫较严重、内需不足、投资依赖、创新驱动不足、产能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大、要素成本上升、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贫富差距大等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转型升级陷阱”敏感期,虽然还未陷入陷阱,但面临陷入陷阱的危险,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根据前面的分析,平稳度过敏感期,避开陷阱,关键是要在中等收入水平阶段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要素条件,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好的制度条件,因为要素条件(如推进技术进步、增加人力资本、完善基础设施等)和国际环境也依赖于制度条件。创造制度条件,就是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推进政府、产权、财税、金融、价格、土地、企业、科教、生态、司法等方面的改革,消除经济转型升级的障碍,并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