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3)

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3)

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引的正确方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学术研究指明了正确的努力方向。

一是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学术立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的事业,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事业,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始终怀着赤子之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真诚地为人民群众搞科研,为人民群众做学问,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是要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明白,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同样,对党负责也就是对人民负责,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也就是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把坚持党性与坚持人民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与为人民做学问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理论上是非常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是要始终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主义属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学术观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具体研究工作中;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要积极主动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要善于以精深的学理为基础,深入研究、阐释、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正确引领社会思潮,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进行斗争。

四是要始终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立足当代又要立足国情,既要深入生活又要深入群众,既要了解历史又要了解现实,既要认识中国又要认识世界。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从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获取发展源泉和动力。

五是要始终坚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要坚决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尊重学术自由和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大量成长。要通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话语体系、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创新以及科研组织管理创新,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