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遗产如何保护 (2)

文化线路遗产如何保护 (2)

新挑战

跨国跨省协调管理保护成难点

专家指出,文化线路遗产有利于将更多国家的文化遗产纳入到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中来,有利于缓和与解决世界遗产分布的不平衡。并且,“文化线路”倡导以线路为纽带,对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可以有效扩大遗产的保护范围,同时为多国合作保护遗产构建了平台。然而,文化线路遗产一般都涉及多省甚至多国,也给管理、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记者在河南采访时了解到,此次丝绸之路项目河南省有4个遗址入选,分别为洛阳市的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汉魏洛阳城、新安汉函谷关,以及三门峡市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当地人分别用“一门一城一关一道”来形象形容4个遗址。4个遗址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型,又分布于两个城市,其协调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此外,洛阳市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等也入选了大运河申遗项目,洛阳成为全国唯一参与“双申遗”的城市,其需要处理和面对的问题可谓错综复杂。

专家指出,文化线路遗产项目综合性大、复杂性强,在合作保护、管理、联合申遗等具体操作层面存在很多困难。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就指出,文化线路遗产跨度大、类型丰富,遗产的保护、展示、阐释都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以丝绸之路项目为例,丝绸之路沿线包括了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聚落遗迹、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包括25个考古遗产、3个历史建筑、1个古墓葬和4个石窟寺。虽然得到沿线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支持,并进行了多次调研和讨论,但在沟通和协调上终究存在诸多不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就介绍了协调的复杂性,中、哈、吉三国的申遗基础参差不齐,具体申报事宜需要各方不断协调。为此三国专门组织了协调管理框架,包括副部长组成的督导委员会,由每一缔约国派出两名专家和一名政府官员组成工作小组。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展示利用形式单一,内涵不够丰富,没有充分彰显遗址的价值还是沿线遗址存在的较为普遍问题。“文化线路”有利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整体性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建立,但这种跨时空、大维度的规划在实践中又存在难度。

专家还指出,“文化线路”及其理念在我国还未受到普遍关注,这与我国大量潜在的“文化线路”资源是不相协调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