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重用好“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党内生活实践证明,“团结—批评—团结”是解决党内矛盾唯一正确的方针。新形势下,严格党内生活,仍然要按照整风精神要求,运用好这一行之有效的公式。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有缺点犯错误的同志进行党内批评,不能乱批一气、狠批一通了事,更不能歧视和疏远他们,而要批中有帮、批中有教,注重分析当时犯错误的具体原因特别是思想根源,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上提高思想觉悟,切实治标疗疾,祛病除根。要允许改正错误,不能“一棍子打死”,作结论时应慎之又慎。对那些问题多、错误重,自己却藏着掖着,拒绝批评帮助的同志,要大喝一声、猛击一掌,该惩治的应给予必要的惩治,这也是一种对同志负责任的态度。
坚持以团结为目的开展批评。开展党内批评,必须以增进团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与人为善,和风细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弄清思想、纠正错误、团结同志的目的。要关心爱护同志,实事求是、出以公心,推心置腹、好好说理,做诤友、进忠言,让人觉得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决不能掺杂个人恩怨,小题大做,挟私报复,更不允许无限上纲,借机整人,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那一套。
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严格党内生活,改造思想,改进作风,目的在于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团结起来干事业。只有按照党性原则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使党内生活正常化,为党内团结奠定坚实基础。同志之间尤其是班子成员之间,要开展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常谈心交心,及时点拨提醒,民主生活会要注重党性分析,进行平等坦诚的思想交流交锋,使每个班子成员得到真诚的帮助和监督。领导干部在一个班子里共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把尺子待人、一个标准行事,这样才能在党性原则基础上,不断增强襟怀坦荡、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真团结,防止和克服那种表面一团和气、实际上相互较劲设防的假团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