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理论品格

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理论品格

历史观是指人们对历史及其发展的根本看法,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对政党而言,历史观是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群众观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实践与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人类认识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性,以及历史本身的特点等,共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至少应该秉承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品格。

坚持历史性、现实性与未来性相统一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必须立足现实、关注现实问题。法国历史学家布洛赫曾说过:“在历史学家审阅的所有画面中,只有最后一幅才是清晰可辨的。为了重构已消逝的景象,他就应该从已知的景象着手,由今及古地伸出掘土机的铲子。”必须尊重历史,不能割断历史,既要尊重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历史,更要尊重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要以史为鉴,不可数典忘祖,因为一个数典忘祖的人,一定会为后人所“背叛”;一个背叛历史的民族,必然会成为虚无缥缈、散沙一盘的民族。同时,必须面向未来,不能因循守旧,要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价值标准来审视现实、展望未来、引领未来,从而实现党的历史观之历史性、现实性与未来性的统一。

坚持整体性、连贯性与长远性相统一

历史本身具有整体性、连贯性与长远性,但也存在着无数偶然的、相互冲突的例证与复杂的表象。一些偶然的实例,孤立地看可能是合理的;但从整体上看,却可能是“好心办坏事”、缺乏历史进步性。一些事例与现象,也许表面看来很残酷、不符合当代的价值判断,但在特定的年代却有其必然性、合理性。要做到整体性、连贯性与长远性相统一,就必须克服以偏概全、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更不能违背常理、颠倒事实、无中生有。对此,列宁曾经深刻指出:“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因此,一个强大的、有说服力的历史观,必须紧紧把握历史发展主线,能够突破表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具有整体性、连贯性与长远性相统一的特点。

坚持党性、人民性与民族性相统一

1935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新时期,十六大对党的性质作出新概括,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新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人民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本质特点,其实践活动也必然具有先进性、人民性、民族性相统一的特点。因为存在决定观念,党的历史观必然要以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为基础,必然要坚持和体现党性、人民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