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部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魂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党史是教科书,我们要以史为鉴,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柱。回顾党的历史,共产党人正是凭借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坚定理想,才能战胜无数个艰难险阻,最终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理想信念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全民族的兴衰。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的队伍的变化,党的自身建设也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把这种坚定性自觉体现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的具体实践上,体现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体现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体现到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实现中国梦。
以爱国主义为力量之源。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意识到,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把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自身的历史责任,不断鼓舞着各民族人民为祖国强大发达而不畏艰险、奋勇前行,使中国走上了民族繁荣、富强、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涵义。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全球化的浪潮也带来了种种风险挑战,唯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最大限度地维系中华民族团结、感召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唯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将每一个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共同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动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都要从党的历史中学习党的光辉业绩和优良传统,把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必行之路。时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变化、引领时代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党的核心价值体现。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正是因为敢于突破旧思想、旧观念,才可以突破性地接受新兴的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很难想象,倘若没有这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何来如此辉煌的成就。在当今的时代,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无论是思想的指导、理论的规范、物质的基础还是光明的道路都让我们有相当的自信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但是改革创新没有完成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没有完成时,停滞不前就等于倒退。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全民族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唯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唯有改革创新,才能解决好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问题。要坚持道路自信,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立足我国基本国情,进一步全面深化“五位一体”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