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探索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伊金霍洛旗:探索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结合地方实际,推进苏木乡镇“去机关化”,探索建立了“四定三到、农事户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推进乡镇“去机关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探索建立“四定三到、农事户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委切实推进乡镇“去机关化”

为农村创建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结合地方实际,推进苏木乡镇“去机关化”,探索建立了“四定三到、农事户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推进乡镇“去机关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伊金霍洛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一些农牧民到镇上办事要走三四个小时,有的基层农村,村民去镇里办事只能骑摩托车或者雇车,一个来回得花销100来块钱,当天办不完还得住一晚上,这难免让群众产生怨言,加之,随着全旗产业转型发展的深化推进,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农村老龄化日益突显,群众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呈现出差异化、复杂化、多样化的新特征。在新形势下,乡镇和部门对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主观意识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关心群众冷暖,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欺上瞒下,糊弄群众,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乡镇政府职能出现了越位、缺位和错位;党员干部对其职责认识不清,一些党员干部“衙门作风”严重,服务意识淡化,存在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用上网代替上门,用通话代替见面,天天走读,在位不在岗,有事找不着人等“机关化”倾向问题。

在全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伊金霍洛旗委针对乡镇“机关化”倾向和联系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大胆破除影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的体制机制,组织全旗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干部深入基层,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向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

定方式——干部驻村入户全覆盖。旗委明确提出干部脱岗驻村、包联农牧户、留镇值守联系群众方式,将工作开展到村,实现干部驻村入户全覆盖。旗直部门组建138支驻村工作队,由部门“一把手”任队长,要求每年深入基层不少于8次,选派138名后备干部到138个嘎查村脱岗驻村工作,派驻时间为一年,实行一年一轮换。乡镇统筹选派80%的干部脱岗驻嘎查村工作。旗、镇派驻干部以村为单位,组建驻村工作组,由乡镇领导干部任工作组组长,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驻村工作组成员按照“有户必包、不漏一户”的原则,每名干部包联60-70户农牧户。乡镇将剩余20%的干部合理调配,统筹安排,留镇值守,保障机关日常工作和窗口服务等工作正常开展。

定职责——服务到户去全方位。明确驻村保护干部履行联络员、宣传员、代办员、帮扶员和调解员“五大员”职责 ,将工作开展到户,实现服务到户全方位。要求包户干部每半个月至少走访一遍所包联常住户;每一个月至少联系一遍所包联外出户;每周要向驻村工作组汇报一次包户工作开展情况;每月开展一次政策理论宣讲;每周梳理一次服务群众代办事项,每周向群众反馈一次代办事项办理结果;每季度开展一次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每月提供一批务工就业办理结果;每季度开展一次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每月提供一批务工就业信息;每年慰问一次特殊群体;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

定流程——“农事户办”暖到心。构建“入户梳理—现场办理—代步办理—联动办理—入户反馈—跟踪监督”服务群众“农事户办”流水线,在农户家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实现群众办事足不出户,温暖到心。要求包户干部做到“入户梳理有记录”、“现场办理及时办”、“代步办理限时办”、“联动办理限期办”、“入户服务不间断”、“跟踪监督不松懈”。

定制度——为民服务常态化。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联席制度、考勤制度、纪律制度、保障制度、监督制度、考评制度,保障干部驻村入户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有效运行,实现为民服务经常化、长效化。要求乡镇党委牵头每月至少召开1次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和落实驻村包户工作有关任务,村级组织每月至少召开1次嘎查村“两委”联系会议,梳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驻村包户干部的食宿,由所驻嘎查村根据现有条件进行统筹安排,派出单位支付相关费用。旗委和乡镇党委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包户干部入户工作采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督查,同时旗委将“四定三到、农事户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列入实绩考核。

“四定三到、农事户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全旗选派912名驻村包户干部入户梳理问题4500多个,现场解决3700多个,代办解决1600多个,联动解决44个,正在落实135个,确定实施惠民项目1516个群众,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