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庵和佛国寺,位于韩国庆尚北道东南吐含山,距离庆州城约10公里。石窟庵是一处以花岗岩建成的人工石窟寺院,是韩国的著名古迹;佛国寺建造的古迹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的,其华丽宏伟表现出一种平衡和谐之美,是韩国石造艺术的宝库。1995年,石窟庵和佛国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石窟庵建于公元8世纪,位于吐含山的斜坡上,石窟庵内有一尊纪念佛像,该佛像以普密斯帕莎穆德拉姿势面朝着大海。佛像周围有各种神仙、菩萨和信徒的雕像,这些雕像惟妙惟肖,工艺细腻,采用了深浅浮雕的方式,堪称远东地区佛教艺术杰作。佛国寺(建于公元774年)和石窟庵一起构成了一处具有重大意义的宗教建筑群。
石窟庵建于公元8世纪,位于吐含山的斜坡上
韩国典型的石窟寺庙
传说国相金大城登吐含山打猎,捕杀一熊,熊变恶鬼,在其梦中大加斥责并要求建寺超度。惊醒后,金大城“乃为熊创长寿寺于其捕地,因而情有所感,悲愿增笃,乃为现生二亲创佛国寺;为前世爷娘创石佛寺。实际上,有学者深入研究后认为,佛国寺、石窟庵的兴建,实为安难护国,“欲使魔山平毒嶂,终令苦海无惊浪”,以防止宿敌倭国入侵的国家战略举措。
八世纪中叶,统一新罗文化全盛时期修建的石窟庵,是以佛教思想和比较发达的水理原理为基础,采用高超的建筑技术、卓越的造型感觉修建的。从石窟庵中感觉到的庄严而崇高的美,可以说在于这些基础和蕴含在其内面的协调性上。
石窟庵是新罗景德王十年(公元751 年)由国相金大成所建,公元 774 年新罗惠恭王在位时竣工,当时名为石佛寺。石窟庵,是韩国典型的石窟寺庙,因其是在一个自然巨石凿成的石窟之内建成的佛寺而得名为石窟庵。石窟庵的人工石窟是将白色花岗岩凿成石龛,手法奇特,被誉为新罗王朝在宗教、理论、科学及造型艺术全盛时期的空前绝后之作。它的营造计划将建筑、水利、几何学、物理学、宗教和艺术融入统一的整体,使一切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的规模、雕刻的精巧以及空间的布局堪称世界最佳杰作。
由于石窟庵建在半山腰处,这里还可以眺望苍郁的东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