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2)

超越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2)

二、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综上所述,西方市场经济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片面强调市场调节的重要性,轻视政府的作用,存在较大的缺陷和弊端,这些弊端和问题的存在意味着西方市场经济已经走入死胡同。然而,在舆论界一些人对这一切视而不见,极力美化和兜售已经危机四伏的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特别是美国模式,肆意贬低和歪曲中国道路,公开主张在中国移植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他们无视国有企业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巨大贡献,宣称国有企业占有优质资源却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精神,要求将国有企业完全私有化;无视中国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宣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走到尽头,大力鼓吹土地私有化;无视政府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中国经济奇迹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完全对立起来,片面夸大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宣称企业家赚钱了是企业家有本事,企业家亏本了是政府政策误导所致,主张完全放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无视市场失灵的严重危害,盲目崇拜市场化和自由化,宣称只有市场才能有效配置资源,政府的任何干预都是乱伸手;为私人资本控制社会资源、绑架公共权力、蚕食公共利益的行为鸣锣开道,要求公有经济退出所有领域,为私人资本腾开生存和发展空间,使社会关系全盘资本化。其实这些主张没有什么新东西,本质上是西方“大市场小政府”市场经济模式的翻版,在中国的改革中推行这些主张是十分有害的。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存在严重弊端且已经过时的模式,中国没有必要照搬西方模式,我们应当从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出发,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首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通过深化经济改革来实现,而经济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如果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不但会使改革归于失败,而且会葬送社会主义,断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执政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面前迷失了方向,在思想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坚守。我国的经济改革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成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为世人所注目。在新一轮改革中,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其次,正确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推动这一改革,就是要提高市场主体的自主决策水平;完善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壁垒,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各地区、各部门自由有序流动,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健全市场规则,激励经济主体在技术、产品、管理、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进行自主创新并获得创新红利,优胜劣汰。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能忽视其固有的缺陷。事实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市场机制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后果,如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可能使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配置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此外,市场机制对公共品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的资源配置难以实现公平和高效率,呈现失灵状态。因此,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应当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第三,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改革,强调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不是要弱化市场的作用,更不是要用政府替代市场,而是要让政府帮助市场更好地发挥决定作用,让政府做市场做不了的事。在这里,有三项工作是政府必须做的。一是政府要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作用,确保经济高效快速协调稳定地运行。市场调节通常是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对市场主体决策活动的影响来进行资源配置的,但是,市场价格信息具有短期性、时滞性、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不能对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引领。政府通过收集和发布经济信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对市场主体的决策活动进行引领,有助于市场主体的决策与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保持一致,有助于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有助于宏观经济协调稳定健康地运行。二是政府要直接参与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资源配置过程。如前所述,市场调节对公共品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的资源配置是无效的,而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具有维护和实现社会利益的责任和能力,只有通过政府的直接投资和发展国有经济,才能确保这些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对公共品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进行严格监督和科学管理,不断改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政府直接参与上述资源配置的效率。三是政府要为资源配置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市场配置资源要靠完善的制度来支撑,而制度要靠政府来提供。政府要通过创造和提供制度供给来满足市场主体的制度需要,使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具有可预期性,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轻视和贬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是完全错误的,只有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统一,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

最后,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深化改革必须做到生产力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相统一,必须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统筹兼顾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为此,要努力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推动经济民主,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探索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规范按要素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制止两极分化趋势,让全体人民真正共享改革成果。只有坚持共同富裕目标,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才能让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

(本论文为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模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2jjd790014)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