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次矛盾制约谈判进程
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去年11月达成谈判10年来首份阶段性协议,原打算在协议7月20日到期前达成一份最终协议,但今年的6轮谈判未能就伊朗核项目规模和能力等核心议题弥合分歧。此次延长谈判期限,就是伊核谈判难度巨大的有力佐证。
从表面上看,谈判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伊朗的铀浓缩能力问题。出于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忌惮,西方要求伊朗大幅缩减浓缩铀产能,以推迟伊朗生产出可能的武器级浓缩铀时间。伊朗则要求其发展核技术权利得到承认,并希望继续扩大浓缩铀产能。二是西方解除对伊制裁问题。西方的长期制裁已严重影响伊朗经济,伊朗力促解除制裁。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希望尽量保持制裁压力以增加谈判筹码,迫使伊朗在铀浓缩等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
但实际上,伊核谈判的更大障碍在于美伊之间长期积压的矛盾和斗争。两国从1980年断交以来一直处于相互敌视状态,缺乏基本信任,这就决定了核谈判不可能一帆风顺。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后,不断向外界展现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灵活姿态,伊核谈判迎来达成全面解决协议的新契机。然而,在伊朗国内政坛上,保守势力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多次表示对核谈判“并不乐观”,对伊美关系改善不抱希望。
对美国而言,伊朗是其推行中东政策的一大阻碍,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使得美国对伊朗伊斯兰政权从根本上持怀疑态度,美国国内“唱衰”谈判的声音也使美国无法轻易取消对伊制裁。同时,与伊朗交恶的以色列等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的反对也是制约谈判顺利进行的掣肘因素。
达成全面协议“前景可期”
尽管存在制约谈判的诸多因素,而且各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分析人士认为,本轮谈判取得的一些实质进展,将为未来4个月的谈判打下良好基础,最终达成全面协议的前景仍值得期待。
美国白宫发表的最新声明称,伊朗核问题谈判各方虽然目前仍存分歧,但达成全面协议“前景可期”。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在声明中说,谈判各方同意延长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时限,从而得以在伊朗暂停其核计划的同时继续推进谈判,各方也有机会就这一紧迫的安全问题达成持久的外交解决方案。但他同时表示,美方致力于达成一项能够切断伊朗各种拥有核武器途径的全面协议,且不会接受任何低于美方目标的解决方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