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及战略决策

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及战略决策

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在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上的成就,已经融入作为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之中。20世纪70年代后,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胆略、勇气和远见,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动的大背景下和国家发展战略总体设计的大框架中,创造性地把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与军事斗争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系统地回答了我国军事战略的根本着眼点与出发点,以及指导战略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基本要求,并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军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和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

一、战略目的上,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邓小平考虑军事战略问题,总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国家利益作为军事战略的根本出发点。他指出:“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又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主要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利益”。以上论述,邓小平明确了我国军事战略必须以国家利益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必须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政治、外交斗争。邓小平军事战略思维中的国家利益观的精义在于:

(一)军事战略谋求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这是国家利益对军事战略的本质规定,也是军队职能的体现。对于军队来说,保卫祖国是其根本职能,也是最大的政治。国家的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安全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邓小平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最终要靠自己拥有能够遏制战争和抵御侵略的强大军事力量。然而,在国际形势趋向缓和的情况下,军事战略的重要职能不仅仅是谋划战争,而且更应注意遏制战争。一般说来,当使用暴力冲突所取得的经济利益要小于冲突的代价时,最好要尽量避免冲突,最大限度地寻求其他方式解决争端。

(二)军事战略谋求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军事战略不仅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还要重点保障经济利益不受侵犯。当前,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始转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来,全党和全国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此,军事战略必须谋求消除战端,解除威胁,以争取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把保障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作为军事斗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国家发展利益的根本要求。

(三)军事战略配合和支持政治、外交斗争军事斗争作为政治、外交斗争的工具,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我们的军事战略要更加积极地与政治、外交斗争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我国抗衡霸权主义的战略作用,抑制战争因素的增长,促进和平力量的发展,恰当地运用威慑手段,努力消除战端,牢牢地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在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主权的自卫战争中,要严守自卫立场、坚持后发制人,要严格服从国家的政治、外交政策,以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