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略力量上,寓军力于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在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下,世界各国较量的重点正由超级军备竞赛转入综合国力较量。在新时期,努力提高综合国力是我国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我国国防能力和我军战略行动能力的基础。为此,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把军事战略指导的重点放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上来。
(一)综合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如果说在以往的战争与革命的年代,生存问题一度突出,国家之间、阶级之间的对抗往往表现为军事实力的对抗,那么,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发展问题和综合国力问题已经成为决定未来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只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得到全面发展,国家的国际地位才会提高,国家利益才有保障。如果综合国力上不去,虽然一时还不至于危及国家的生存,但从长远看,综合国力衰微必然会导致整个国家基础的削弱和国际地位下降,国家日益走向衰亡,最终将直接威胁到国家的最基本利益—生存利益的保障。
(二)军队服从国家建设大局以增强综合国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关系到军队和国防的前途和命运。为此,邓小平要求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他指出,“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他还指出,“本世纪末,中国能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达到小康水平,那时中国对于世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会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因此,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建设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快速提升综合国力,是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压力的正确选择。
(三)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军事战略提供有力支持综合国力增强,能促进国家战略能力有效增长,将对军事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一是能提高战略决策的灵活性。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军事战略的力量基础更加雄厚,有更多战略手段可供选择,军事战略决策将更加主动和灵活,并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二是能提高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将不断增强,物质条件会更好,技术水平会更高,力量结构会更合理,从而为军事战略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能提高战略遏制能力。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遏制对手的力量基础会更加牢固,手段更加可靠,不仅能够以相应的非军事手段遏制对手制造各种危机,而且能够以可靠的军事手段遏制对手向我发动战争和挑起军事冲突,更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在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向发展经济的形势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作出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决定,减少了军费在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快速提高了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民族凝聚力和战略调控力,使国家战略能力迅速发展,为我国军事战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