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玛雅语中,“乌斯马尔”意即“重建三次之地”。其实,乌斯马尔重建不止3次。据考证,乌斯马尔的主要建筑“占卜金字塔”至少被覆盖、重建了5次。“占卜金字塔”高48米,东、西两面有石阶,南、北面的坡呈椭圆形。东面即正面的石阶比较陡峭,共有121级,一直通到顶端平台。西面即背面虽然也同样陡峭,但是阶梯分成了3段,每段有一个稍宽的平台缓冲。在塔顶上有一座寺庙,寺庙有三间房,中间一个朝西。祭司们在祈祷时必须注视着天空中的星星,根据星相学来进行占卜、预言等。
11世纪以后,在尤卡坦半岛北部复兴了玛雅文化,主要城市有奇琴伊察、乌斯马尔和玛雅潘
根据生动的神话传说故事,一位由上帝亲自指派的魔术师伊兹木那,在一夜之间神奇般的建造了这座金字塔。然而,考古学研究中,从其出土文物来考察,该金字塔是建于五个双重阶段,神话中将金字塔于魔术师联系在一起,只是暗示了建筑物的结构风格。的确,整个乌斯马尔城建筑群的神圣部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始终担负着神秘的学校和举行庆典仪式中心的功能。令人意味尤深且兴趣盎然的是,整座城市与当时所知道的行星位置休戚相关,并且神奇的金字塔具有导向功能,逢值夏至时分,其西侧的楼梯正对着落日的太阳。
古代的祭司们在这高高的塔顶庙里占卜星象福祸,预测未来,举行各种大小祭祀仪式。一位名叫科格鲁杜的西班牙传教土曾留下关于乌斯马尔祭祀仪式的记载:主祭司手拿一把又宽又大的隧石刀,另外四名祭司抓住活人祭品的四肢,主祭司熟练地把刀插进活人肚子,然后迅速地划开肚皮,用手掏出心脏,然后,他把尸体踢下台阶,尸体一直滚到金字塔的底部……
“占卜金字塔”西北面是一个四方的庭院。中间是广场,四面高高的平台上是4座长长的复合建筑,总共有88个房间,环绕成一个长方形的院落。西班牙殖民者初到这里,觉得很像修道院,因此称之为“四方修道院”。关于这些建筑当时究竟作何用途,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供祭司和贵族居住的宅邸,有的说是一座玛雅人的学府。
省长宫位于“占卜金字塔”以北,是乌斯马尔甚至整个现存玛雅文明遗迹中最为宏大精美的建筑。省长宫大约建于10世纪或11世纪,以打磨过的石灰石为主要材料。省长宫长98米,宽12米,下层的高台中央有宽阔的台阶可进入宫内。省长宫外墙以雕有图案的石块拼成的羽蛇神面具和其他面具做装饰,这些重复出现150多次的面具未差丝毫,令人惊叹。省长宫前俯卧的双头美洲豹石雕是曾经的祭坛遗留下来的仅存遗迹。
乌斯马尔古镇是公元600年——900年玛雅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城市
相关知识链接:
11世纪以后,在尤卡坦半岛北部复兴了玛雅文化的其他两座城市是奇琴伊察和玛雅潘。
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有建筑物数百座,是古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的遗址。“奇琴”意为“井口”,天然井为建城的基础。现有公路把它分为两半,南侧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七至十世纪,具玛雅文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天文观象台,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北侧新奇琴伊察为灰色建筑物,具托尔特克文化特色,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等,以朴素的线条装饰和羽蛇神灰泥雕刻为主。
玛雅潘是中美洲古代玛雅文明后期中心之一,位于奇琴伊察以西100公里。1221年左右,玛雅人发动起义,推翻了奇琴伊察的统治。不久,各个城邦首领召开会议,商议重新建立一个政治中心,将其命名为“玛雅潘”,意为“玛雅人的标准”。1441年,玛雅潘被攻占,其后该城被洗劫并废弃。虽然玛雅潘遗址的主要神庙的设计思想比较保守,规模较小,但这座礼仪中心的布局,在玛雅地仍然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这是一座密集拥挤的城市,,房屋鳞次栉比,低矮的界墙,分隔了城内的礼仪区域和居住院区域,城市被一道圆形防御石墙环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