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社会形态和一个社会历史进程,并不存在抽象的普遍模式,相反,它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任何一个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都必然是与一国具体历史进程、文化传统、国情密切联系,因而都是具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因此,从逻辑上讲,自在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即已开启。然而,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特指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并明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建设目标的历史进程。这个历史进程虽然以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为历史前提,却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规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两个起点,一个是逻辑起点,即从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开始;一个是历史起点,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改革开放,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明确目标开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它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作出了科学总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同志的贡献无疑是具有决定意义和开创意义的。
第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中国人民自觉的实践。自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这一理念之后,我们党始终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了三十余年。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以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创新意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理念,不断总结规律性认识,不断明确奋斗目标,不断坚定前进方向。这也是这三十年来,我们能够一以贯之地在这条道路上求索前进,虽历经艰难险阻、百般考验,却能稳步前进、乘势而上,最终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的重要原因。
第二,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开辟了之后三十余年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互相补充,实现了思维方式上的革命,对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新境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和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最为重要的,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使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鲜明的本质性特征。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全面开放,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强劲动力,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本质性特征。
第四,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逻辑。这突出表现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上。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的逻辑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引导中国社会向前发展,而且探索出了一条现实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作出了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使社会主义从科学的理论走向了具体现实,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成为一种现实的、自觉的历史过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