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把历史的包袱转化为现实的财富(3)

金一南:把历史的包袱转化为现实的财富(3)

摘要: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主动想和谁打仗。我们比别人更加珍视和平。但我们也决不会接受战争恐吓,不要企图拿这个来吓倒中国人。和平需要捍卫,安全更需要捍卫。这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道理。

 主权\海权

文汇报:今天对主权的理解已从历史上对土地的控制外延至制海权、制空权。甲午战争的失败会给我们今天对东海、南海海洋权益的维护提供哪些教训?

金一南:中国传统上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土地的养育能力较强,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缺乏面向海洋的开拓欲望。日本是岛国,四周是深不可测的海洋,无论是出海捕捞、货物航运还是海底资源开发,都需要冒险精神。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在甲午战争中的对碰,体现为北洋海军的门前防卫和联合舰队的远征出击。

一部近现代史一再证明,国家惨遭割地赔款,并非仅仅因为战争的失败,本质上在战争尚未发生之时,在思虑维护自身利益的基本手段以及选择主要依赖何种手段的犹豫中,结局就大致已定。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仅仅局限为“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并没有把海洋当作走向世界的通道、经济贸易的重要渠道和国家发展的全新空间。这种对海洋认识的缺陷在遭遇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时,又转化为对海洋的畏惧,最终只能消极防御,被动再被动。

近代海军是一个开放性的军种,它的活动和生存空间是辽阔的海洋,它赖以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国家的海权意识。北洋海军一直被用于守卫陆权,从建军之始就违背海军这一军种的根本性质。

在中华民族严重丧失海权的时刻,19世纪末,一位叫阿尔弗雷德·马汉的美国海军上校提出了“海权论”,通过控制海权——主要是控制海上运输通道、海洋航运、海洋资源进而控制世界。

马汉所提的“海权”(SeaPower)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海权”(SeaRight)存在重大差异:前者使用的“Power”是指由力量产生的权力,后者使用的“Right”则是指由公正带来的权利。

美国强调的是SeaPower。不管历史上、道理上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这个地方是不是归你,它追求的是实际控制。

我们中国人遇到事情总想从道理上讲通,以理服人、从道德上和法律上获得公正,即“海洋权益”,也就是Right。我们的海洋权益,与西方的海权重大区别,就在于后者全力追求控制。西方人、包括总想“脱亚入欧”的日本,最崇尚实际控制。这就是为什么表面上崇尚自由、平等、公正的西方,包括全力“脱亚入欧”的日本,动辄运用武力来夺取控制权。

在国际关系中,权利只有在争取和捍卫时才会得到彰显。仅有公理没有力量,并不能战胜强权。如果这个权利你不去争取、不去捍卫,没有人会把它送回到你手上来。这就是为什么在东海、南海的权益问题上仅仅宣誓主权在我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才能让世界知道你的决心和意志,最终以力量支撑的公理,才能真正战胜强权。

文汇报: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国家安全是与和平画等号的,只要不发生战争或者军事冲突,就意味着国家有了安全。你怎么看?

金一南:我们长期存在着把和平等同于安全的误区。

和平是什么?和平是无对抗、无纷争。和平可以通过妥协退让的方法来换取。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无威胁、无纷扰、无侵害。或者有威胁、有侵害,但能够有效地应对和防治。安全是必须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和平可能是表面的,安全则是根本的。

和平不等于安全,尤其是低质量的和平,往往是牺牲安全的妥协结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和平与安全相比较,安全是更加根本的追求。任何国家都爱好和平。但任何国家为了捍卫安全,都要准备战争。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主动想和谁打仗。我们比别人更加珍视和平。但我们也决不会接受战争恐吓,不要企图拿这个来吓倒中国人。和平需要捍卫,安全更需要捍卫。这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道理。

所以我要说:安全发展才是真正的和平发展。没有安全发展,和平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