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践行群众路线活动长效机制

构建践行群众路线活动长效机制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存在和发展的力量之源,是党执政合法性的现实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构建长效机制,既要重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基于观念和作风转变的日常制度安排,又需要确立更高的价值战略目标:将党的群众路线融入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推进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制度设计上完善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机制。

自2013年下半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党自上而下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环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风、政风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人民群众欣喜党风、政风改善的同时,也有一种担心或质疑:良好的党风、政风到底能够坚持多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突破口,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同时,也十分重视教育实践活动的法治化、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强调党风政风建设“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①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已经远远超越活动本身的价值内涵:“整风严纪”,戒除“四风”,而具有更高的价值战略目标:将党的群众路线融入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推进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从制度设计上完善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机制。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从理论上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真正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是人民群众。早在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就明确指出,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②。正是在这一逻辑的指导之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确定为我们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③,从而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根本的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日的讲话中,总结几十年来革命的经验教训时说,经验教育“就是‘唤起民众’这一条道理”。④党的群众观点、群众方法及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来源于党的革命实践活动,是革命斗争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在革命斗争中,党扎根于人民群众,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群众的翻身解放不惜流血牺牲,也实实在在地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爱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是党存在和发展的力量之源,是党执政合法性的现实基础。

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变化,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宗旨不能变。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一部分党员干部,党的宗旨意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不断淡化,甚至有些党的领导干部竟然喊出:“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将党和政府推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这是非常可怕、非常危险的信号,值得我们警醒和警惕。“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在现实国家政治生活中,党的执政地位、执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人民公仆”为权、为钱所俘虏成脱离人民群众,他们“丧失了最初的信仰,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者有之,心为物役名利至者有之、信念支援精神空虚者有之”⑤。

构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权力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权力观是指社会主体对于政治权力(包含权力的来源、性质、价值目标、运行与监督等环节)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知与评价。它深深地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表现出强烈地价值指向性和政治性,即代表谁,维护和实现谁的利益。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实践观,也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观点。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⑥,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与“水”、“种子”与“大地”的关系,而不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苏联共产党在建党93年、执政74年时轰然倒塌,亡党亡国,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共产党已经背离无产阶级政党的最初价值原则和基本立场,脱离人民群众,使自身蜕变成高高在上的新特权阶层,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异化为党员领导干部谋取个人或集团私利的工具,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在人民群众“再换一个也不至于比苏共更坏吧”的质疑声中,在一片冷静、寂寞之中黯然退出历史舞台。毛泽东曾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种子”与“大地”的关系,种子只有根植于大地,受到大地母亲的滋润,才能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敲打自己,不要忘记老百姓,否则就会使党变质,政权变色。

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汲取苏共亡党亡国的经验教训,始终要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唯有如此才能使党永葆青春和活力。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党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能够长期执政的最根本的原因,这是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各种严峻考验,化解各阶段各种各样的危险和挑战,成功防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亡党亡国的悲剧在中国上演,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巨大成绩的根本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⑦

群众路线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的根本价值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面对战略机遇期、矛盾凸显期,党的任务、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如何利用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破解我们面临的最大危险,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权力观,人民利益至上,对人民常怀敬畏之心,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理想、信念是“总开关”,谨记“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⑧,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纠正老爷作风、衙门习气。

群众利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基础。“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决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实现,“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坚持”⑨。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勤务员、公仆,应当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老黄牛精神。人民利益至上是共产党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都不能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谋取个人或集团私利。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