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示范引领
提升双联工作水平
用宣传引导,用典型引领,为双联行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庆阳市采取媒体宣传、阵地宣传、入户宣传、文艺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双联行动的宣传,各级联村单位、联户干部深入联系村、联系户围绕惠农富农政策、农村改革等主题宣讲16.2万场次。在市内各类媒体开设理论专刊,通过刊登理论实践文章、民情日记、帮扶日记和文艺作品等,交流经验做法,传递正能量。及时挖掘和宣传在双联行动一线、帮扶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典型,涌现出了一心为民、以身殉职的环县木钵镇二合原村支书黄继龙、一家三口搞双联的省机场投资公司纪委书记袁恒涛等先进典型。
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联村单位把双联行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联系村群众作为征求意见的重点对象,把群众的诉求和意见作为整改的重要内容,把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和给群众做好贴心服务作为考量双联干部的重要尺度,组织召开村民会议1892场(次),面对面征求到群众意见1.77万条。各级联村单位结合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时制定驻村工作计划,全面落实驻村工作制度,组织干部分期分批轮流蹲点开展工作。
为了探索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庆阳市进一步创新双联干部驻村工作制度,使双联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的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变干部“走读”为“常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省市县乡2500多个帮联单位、3.3万名双联干部轮流驻村,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近2万个,帮办实事16万件,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85万件,真正做到了联系群众心贴心、帮助群众实打实。各级帮联单位和双联干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全面介入帮联村重大社会事务管理,帮助村上矛盾纠纷调处能力小组履行职责,主动配合排查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群体利益冲突、重点信访问题共计1.6万件,有效解决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权益保障、诉求表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靠实工作责任
确保贫困群众得实惠
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庆阳市大部分贫困村的基础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增收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双联行动成效初显。
按照“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的标准要求,庆阳市积极争取实施水、电、路、田、气、房等民生工程项目,一些群众期盼多年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双联行动中得到逐步落实,一批群众最关注、最急需、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双联行动中,全市累计新建农村公路314条1331公里,建成标准化村文化室486个、卫生室246个,建成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562个,改造农村危房1.92万户,解决安全饮水问题22.3万人,整修梯田45万亩。经过各级联村单位的大力帮扶,全市有89个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最大、最快的村。
坚持把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双联行动的核心,紧紧围绕“培育产业增收年”活动,组织实施“266”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苹果、草畜、苗林、瓜菜等产业,着力增加群众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全市累计为贫困村新栽苹果9.2万亩,发展苗林产业58万亩,发展规模养殖户2300户,设施种植瓜菜8.6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64个,流转土地9.2万亩,培训农民农业适用技术48.9万人次。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93.49万人下降到60.57万人,减贫32.92万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普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贫困村的公益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批群众关注的上学、就医和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解决。全市累计投资574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94个;建设留守流动儿童之家138所,签订《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书》2.95万份、组建“爱心妈妈”等志愿者队伍377支4340人、开展各类关爱活动677场(次);落实捐款191.48万元,为19148名0-3岁儿童免费发放营养包。
结合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推进联村单位党组织与联系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累计整顿转化后进村班子346个,新选配525名“能人”担任村干部,选派236名机关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任后进村和贫困村“第一书记”,新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21个,培训村干部2600多名。同时,双联行动的开展,不仅成为服务群众的“直通车”,也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课堂”和提升能力素质的“助推器”。各单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帮联干部的服务基层、服务“三农”和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意识明显增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