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问题导向——自始至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毛泽东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要解决作风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群众问题要像打橄榄球,把“问题”紧抱在怀中,不见结果不放手。因此,要坚持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找准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努力达到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的最终目的。要知道,化解的是难事,凝聚的是民心,提升的是能力。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基层,让群众真受益。
第四,不走过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地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邓小平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历史选择为民务实者,未来属于勇敢笃行者。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涉及单位广、群众期望值高、任务更加艰巨。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因此,务必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能够“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把手要发挥关键作用,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既要当好组织者、推动者、监督者,更要当好参与者,认真抓好各环节工作,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做出榜样;各督导组要深入各单位指导活动开展,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有效传导,督促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开展批评不能搞“你好我好”,民主评议不能是“总体不错”,纠正“四风”不能来“下不为例”。
第五,标本兼治——织就制度之网,将正风肃纪进行到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解决“四风”问题,一时容易,一世难,贵在坚持,关键在建章立制,以好的制度管人、管权、管事。这样,才能变“割韭菜”为“连根拔”,才能走出改进作风一阵风的“怪圈”。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并由此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为此,要结合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特点,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已有制度,制定新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教育、监督、管理、查处和考评机制,要改进巡视督导方式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真正深入群众到一线,听真话、访实情、观实效;要建立健全党员作风建设的举报投诉机制,强化投诉受理、问责处理、有案必受、违规必究;等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