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西交流中绝对不能被西方牵着鼻子走
一些“洋八股”者极力鼓吹全球化就是要向西方学习、向西方看齐,甚至认为中国目前存在很多问题的最关键原因是因为西化不够彻底。这些论调背后不仅有认识因素,很可能也有政治因素。也正是在这种思维主导下,不少人在和西方的教育、文化等交流中被西方牵着鼻子走,把西方理论奉若神明,认为东方文明是落后的、野蛮的,西方文明才是人类发展的方向,这种“洋八股”是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论”。
这些年来,“西学东渐”使大量西方词汇涌入中国,成为不少人写作、交流的主要语言,西式教条主义盛行使不少人对西方各种经济学、社会学、文学甚至哲学、政治学理论思潮不加分析、鉴别就盲目推崇,甚至以能说出几个西方学者的名字、写出几个西方理论名词为荣,助长了“洋八股”的流行。放眼四周,不仅在一些讲座、论坛、研讨会上,一些所谓的专家用汉语夹杂着英语大肆鼓吹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理论,而且在不少高校甚至党校的课堂上也有同样的情况。
没有思想上的独立,所谓的中西交流、思想包容就是一个不断被西化的过程。当前西方一些国家正举着全球化、国际化的话语大棒,鼓吹“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等,就是妄图操纵、绑架中国的理论创新乃至整个学术研究,诱使我们服从于其制定的所谓“国际标准”,加入到其主导的所谓“国际社会”中去。中国的学术自强、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只能植根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之中,植根于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之中,植根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之中,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如果我们继续被西方牵着鼻子走,文化自信、理论自信、价值自信都将无从谈起,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就指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民族性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也在发生很大变化,为了不在全球化中迷失自己,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都越来越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我国也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并对国外优秀的文明成果坚持采取洋为中用的原则批判地加以吸收、利用,就是要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在文化自信、理论自信、价值自信的基础上建立起真正的民族自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