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中强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政治定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一些错误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种种挑战。一是“普世价值”挑战社会主义制度,企图用资本主义的多党制、三权分立、议会制等改造中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成资本主义;二是“宪政民主”干扰政治体制改革,以“维护宪法地位”、“推进依法治国”为幌子,目标指向就是推行西方制度模式、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三是“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革命历史,进而否定革命、否定社会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四是“新自由主义”冲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企图通过推行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五是“否定改革开放”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彼此割裂、相互对立,通过否定改革开放来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政治定力,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考。
辩证地看,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但道路是曲折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对“新自由主义”的质疑,呼唤宏观调控,西方出现了“马克思热”;社会主义国家经受“炼狱之苦”,已经稳住阵脚、健康发展,“历史终结论”宣告破产;中国成就彰显社会主义活力,尤其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科学发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我们具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走自己的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同时应该清醒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将长期占据优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合作和斗争。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我们必须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既要抵制放弃社会主义的“右”的错误,又要避免超越阶段的“左”的错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