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安全治理要“对症下药”更需“标本兼治” (3)

社会安全治理要“对症下药”更需“标本兼治” (3)

每个人都应为社会安全“保驾护航”

社会是由人们通过各种各样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因此,在社会安全问题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在采访学者看来,构筑社会安全的“防火墙”,个人理应尽一己之力。

“处于社会之中的每一个人,均有可能是社会安全事件的受害者,任何个体都不可能置身于外。人们应打破个体视角的局限,转换思维方式,审视自己在社会安全中的角色定位。”张明军说:“比方说,个体应具有法治和帮助他人依法维权的理性意识。在利益诉求和实现的过程中,应时刻检视自身行为的合法性,通过法治的渠道和手段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对他人超越法治轨道的行为,应以法治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和同化非法治的主张和行为,推动社会成员共同形成以法维权、维利的理性观念和行为。”

卢文刚表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大众对公共安全的主动参与,已成为应急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应急管理的第一应急响应者,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等,对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和应对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对广大民众的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如果身处社会安全事件之中时,最重要的是不慌乱,听从相关人员的指挥,有序撤离现场。事后除了要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工作外,尽量不要夸张描述事件的过程,避免在人群中形成恐慌心理。”马奔补充道。

学者们一致表示,学科研究也好,知识普及也罢,都不应该过分夸大社会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如同疾病是人成长中必须面对的风险一样,每一次抵抗疾病康复的过程,也是祛除病灶、不断强壮的过程。由此及彼,每一次社会安全事件的应对与处置,都会让我国社会发展更为成熟。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