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摘要:国家实施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皖江城市带必须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充分依靠自主创新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就思路而论,要素禀赋决定的要素相对价格决定了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而产业的发展又导致区域要素禀赋的相对稀缺程度发生改变,从而推动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近年来发展,皖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领头羊。2013年,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宣城、滁州等8市GDP达12556亿元,占全省GDP的66%。从产业结构看,2009年,皖江城市带8市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4∶53.6∶36.0,到2013年该比例转变为8.6∶58.1∶33.3,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0.4%降到8.6%,降低1.8个百分点;二产加快发展,其GDP占比显著提升,由53.6%增加到58.1%,提高4.5个百分点。这表明工业化率显著提高。

然而,我们也应正视皖江城市带发展中的问题。 (1)三产发展滞后。 2013年,我国GDP三次产业占比为10.0∶43.9∶46.1,其最大的变化是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由二、三、一格局转向了三、二、一格局。尽管与皖江城市带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有关系,但是,在皖江城市带的建设过程中,第三产业占比不升反降,2013年比2009年降低了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仅比安徽全省高0.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8个百分点。这种第三产业滞后反映了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的滞后。 (2)皖江城市带内部发展不平衡。从人均GDP看,最高的铜陵市是最低的安庆市的3.5倍。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的铜陵市仅为1.9%,而最高的滁州市达19.2%。这种内部发展不均衡将影响区域内的政策协调和产业整合。 (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雾霾就是其最明显的体现。随着沿海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转移,也带来部分高耗能、高耗资源的产业及其污染转移,从而导致皖江城市带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