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内轮差”加剧了社会阶层的结构性断裂(2)

改革“内轮差”加剧了社会阶层的结构性断裂(2)

二、社会断裂

贫富差距在社会阶层结构方面体现为社会断裂,亦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风险外壳。30多年以来,伴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并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断裂性变化,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等阶层占有了大部分经济资源、公共权力、社会威望或社会声誉等稀缺的社会资源,成为社会精英阶层。而工人,尤其是大量的国有企业职工(约3000多万)在市场化改革中下岗,或转业、或退休;农民在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浪潮中或外出务工,或失地进城就业,被甩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之外,丧失了原有的经济地位、社会保障等社会资源,又没有得到更多新的社会资源,“农民、农业劳动者阶层还是中国现在最大的弱势群体”[5]。

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充分说明了社会阶层断裂的内在逻辑。陆学艺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和断裂进行了勾画,他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转变为由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科技专业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失业半失业人员等十个阶层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每个阶层占的比例依次是:2.1%,1.5%,0.6%,5.1%,4.8%,4.2%,12%,22.6%,44%,3.1%。[6]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占比66.6%的工人和农民失去了原有的部分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被甩到了社会结构的下层,甚至是底层,与上层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形成鲜明反差,结构断裂的内在脉络清晰可见。与此同时,中产阶层的比重偏小,“2008年,我国的中产阶层的人数只占总就业人员的23%。离现代化国家应有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有很大距离”[7]。中产阶层的发育迟缓,加剧了社会阶层结构两极分化的社会风险。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的结构性断裂“还表现在文化及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8]。利益断裂是社会断裂最本质的体现,利益断裂使得“在一个断裂的社会中,社会中不同部分的要求的差异,有时会达到一种无法互相理解的程度”[9]。社会的结构性断裂的结果是社会各个阶层很难发现共同的利益基础,致使各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很难确立社会共识,很难进行广泛社会动员,很难实施有效社会控制。不仅如此,断裂所造成的各个阶层之间的猜忌与隔阂,极大地妨碍着社会信任的确立,刺激着各种纯粹自利的短期行为。很明显,这种情形是非常不利于防范社会风险或控制风险危害。可见,社会断裂是社会风险的重要征兆。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