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大国建立均势
与美国的对比简直不能再明显了。美国融合了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机制的不信任感与十字军东征的精神。
尽管美国拥有理想主义,然而,美国仍面临十分不同的世界秩序观点。共产主义与第三世界对美国的信条构成了直接的挑战。基辛格提出了他认为华盛顿所面临的数个问题: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一个有开头和结尾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有条理的过程吗?有最终的目标吗?还是说美国的政策只是一个应对不断出现的挑战的过程?基辛格显然倾向于后者,这对于那些熟悉其履历和著作的人们而言,并非意料之外。
正因为这种对待国际关系的方式,基辛格在上世纪70年代面临猛烈的抨击。但其意识形态上的敌人所广泛散布的观点,即基辛格正试图让美国衰落,而非加强美国的实力,是虚构的。事实上,他努力应对一个可怕的新现状,那就是上世纪70年代的混乱局面。当时美国从越南脱身,面对士气高涨的苏联,更不必说由决心与莫斯科和解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引领的西欧,美国需要喘息的空间。
基辛格提醒我们,1971年,尼克松告诉《时代》周刊的编辑们,大国之间有必要拥有相互交叠的一系列目标。他说,我认为,如果我们拥有一个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日本,相互平衡,不彼此对抗,就将有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美好的世界。
这种观点构成了一种道德主义——关系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基辛格呼吁“这样一种秩序的理念,这种理念高于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观点及理想。在历史的这个时候,这将是融入当代现状的现代化了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系”。
这是否真的能够实现显然是值得怀疑的。
但作为理解国际事务的一种方式——以及维持权力与理想主义之间微妙的平衡的一种方式——基辛格的箴言无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宝贵。
基辛格的见解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比目前的这个时代更加安宁的时代。他本人以谦逊的口吻结束这本著作称,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十分傲慢”,以至于他认为自己能够对“历史的意义”发表意见。他写道:“我现在知道,历史的意义是要去被发现的,而不是去被昭示的。”如果他的建议遭到忽视,那将是十分遗憾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