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陷认识误区屡屡走偏:一混就灵太离谱(3)

国企改革陷认识误区屡屡走偏:一混就灵太离谱(3)

缺乏配套措施 避免“戴帽”改革

“现在社会对改革呼声很高,但缺乏细则指导,走得快了被认为是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走得慢了被认为是利益固化、保守,企业自行探索承担了很大压力。”

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必须要避免“混合所有制”沦为一个“帽子”。新一轮的改革是一件系统工程,牵涉到国资监管部门的功能调整、企业分类监管、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组建与改造、职业经理人制度等等。没有这些系统的设计,新一轮的改革效果将大打折扣。要避免为了实现混合所有制的要求,进行简单的交叉持股、简单的股权多元化。

一位央企负责人直言:“现在社会对改革呼声很高,但缺乏细则指导,走得快了被认为是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走得慢了被认为是利益固化、保守,企业自行探索承担了很大压力。”

季晓南建议,应从四个方面积极推进改革:一是抓紧制定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文件,搞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为各地区、各部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指导。

二是抓紧起草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文件和规定,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提供依据和规范。对于混合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推进方式,不同领域和行业国有资本的比重等,有必要专门制定一个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具体文件,明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具体思路、发展重点、实施方式和配套措施等。

三是地方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或本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方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一项重大制度改革和创新,还是要调动两个积极性,既要有中央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也要鼓励地方和企业积极探索和试验。

四是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改革意见,为发展混合所有制创造良好条件。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更好发展,有关部门也应根据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和要求,积极搞好配套制度改革的意见制订和方案设计。

一些专家和企业人士认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部门还必须加紧研究现行的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和分配制度如何适应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要求;资产规模巨大的央企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批困难企业无人问津如何改革;资本市场如何支持混合所有制发展、解决国企“一股独大”以及国资监管体制如何调整等问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