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善作,更要善成
■风 云
“善作善成”语意源自于《史记·乐毅列传》,原句为“善始者不必善终,善作者不必善成”(意指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开端好的不一定结局好)后逐渐引申为“善作善成”,指既要善于干事情,更要善于把事情办好。
“善作”与“善成”,是互为关联的。“善作”是前提、是基础,“善成”是目标、是结果。不“善作”,当然谈不上“善成”;但如果有作无成,或者“作”而不“成”,最终只会枉费精力,甚至丧失信心。由此看来,“善作”不易,“善成”更不易。
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说,官兵看活动搞得好不好,主要是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如果过程搞得热热闹闹,结果却不解决问题,不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作风问题再次反弹甚至愈演愈烈,最后失信于官兵。
当前,尽管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扎实成效,但我们丝毫不能沾沾自喜,相反,要看到很多隐形的、甚至更为严峻的挑战:比如,怎样克服“闯关心态”,防止前紧后松、防止矛盾积压、防止简单粗糙、防止短期效应?又如,怎样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防止“四风”问题像割韭菜一样,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再如,面对利益考验,敢不敢给自己“动刀割肉”?面对深层次矛盾,敢不敢碰硬较真?面对整改“时间表”,能不能认真对照军令状,一条一条抓落实?
凡此种种,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敢不敢“啃”、怎么“啃”、“啃”到什么程度,考验我们的决心,也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坚忍不拔、务期必成。打通“最后一公里”,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须“善作”,更须“善成”,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确保整改任务落底见效。
如此,方能善作善成,善始善终,实现作风上的根本好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