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新常态”迷思
近几年,全球金融市场逐步实现稳定,有关人士认为,全球经济已回归正常,逐步确立了一条通胀率低、增长率低但稳定而可持续的增长道路,被称为“新常态”。
“但危机的根源并未解决,治标没有治本,很难让世界经济得到复苏。”伊戈尔·保诺维奇说,打破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的状态,所需的不是新的金融泡沫,而是通过实际工资的提高,收入分配的更加平等,以实现总需求的增长。伊戈尔·保诺维奇认为,“金融仍然是凌驾于经济之上、工资分额在持续下降,这都表明在处理危机及其复苏根源方面的无能为力。”
参加本届投洽会的有关专家也认同这一看法。国台办经济局局长徐莽说,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然制约着发展的步伐。同时,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也在上升。
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具有指标性意义。事实上,国际贸易也很不景气,依然萎靡不振。有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初,全球商品贸易额的增长率仅略高于2%,国际贸易的增长率甚至比全球产出的增长率还要低。
(图片说明:9月8日,在第十八届投洽会新疆主宾省(区)展馆,新疆安萨尔维吾尔药业公司代表阿布都力米提·吐尔逊(右)在向客商介绍产品。)
新引擎:开拓内需
中国(厦门)国际投资促进中心主任王琼文说,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全球经济的发展引擎主要是贸易,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发展的重心应集中到挖掘内需上来。
“危机后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不足和金融持续不稳定。”伊戈尔·保诺维奇说,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