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职业资格许可逐步取消 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2)

【案例】职业资格许可逐步取消 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2)

职业资格证书由来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从1994年开始。而制定这项制度的原因,在当时是考虑促进人力资源开发。1994年中国只有学历文凭证书,但学历文凭远不能够覆盖所有劳动者,很多人上不了大学。因此1994年提出了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这样的一种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本身满足了劳动者自己的需要,这和现在要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不是完全一个含义。它主要是针对蓝领劳动者而颁发的从业资格文凭,比如美容美发。这些资格本身是为了推动就业,而不是为行业设置门槛。

而此次国务院提到的职业资格许可属于某部门,并不是劳动部颁发的,是某领域的从业许可,比如本次人社部取消所包含的国际商务、质量、税务和财产评估等。这种职业资格更像是一种行业门槛,而并非实用性技能培养。

大学生的“求职神器”

9月份开始,大学生开始陆续返校,很多人也将开始奋战在考证路上。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会计证、导游资格证、驾驶证……很多人可谓是见证就考,目的都是想让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增加一些能力砝码。

大学生小秦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考了3个职业资格证书。她告诉记者,“多一个证多一条路”,希望通过考证为就业增加砝码。“书本知识重要,求职过程中,动手能力更加重要。”

像小秦这样的大学生还有不少。那么,大学生考证有多热?记者了解到,在2013年秋季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在校大学生906人,占报考总人数的47.6%。在今年5月份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在校学生达1056人,占到报考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校大学生热衷考取的证书有两类:一是公共类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等,这一类不属于此次清理范围;另一类是实用性证书,如秘书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导游证等。更多的大学生还一心想要几个“独门武器”,诸如人力资源师、物流师、会计资格证等。

在考证中,不仅有大专生和本科生,更可见到研究生的身影。据人社部相关工作人员分析说,这说明很多学生不仅注重文凭,他们更认为证书是职业的“敲门砖”,是求职的“神器”。

考证乱象频现

职业资格证书本来是反映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一种证件。遗憾的是,实行二十年来,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越来越多,在管理上却越来越乱,渐渐形成了一条寄生在职业资格证书上的“食利链条”。

那些既能实干又能考到职业资格证书的当然是人才。可是有些考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却不一定有真才实学,不一定能做事,不一定愿意做事,不一定为单位创造价值。相反,有些拼搏在第一线的人却不一定能通过考试。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单位要取得资质证书,一定要职业资格证书多少本。这就催生了一个市场———挂证市场。

在国内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些政策一些规定会在有意无意中催生出一个市场。如果这个被催生的市场是良性的,创造就业机会将造福社会。但是这种被政策、规定逼出来的市场往往是畸形的,甚至是违法的。

在一些行业,每到换证年度,相关单位为保资质,到处找人挂证,为了凑足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行情水涨船高。在东南沿海省会城市,有些职业资格证书一年的挂证费用达到15万甚至更高,而且只挂证,不需要做事。三年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只要有本证,在某个需要证书的单位注册,什么都不要做,三年就有45万的收入。挂证的人大多不是这个单位的,所以需要证书的单位就必须为挂证的人做一份假的社保证明,这样才能通过审查。

正是因为有了职业资格证书就会有诱人的收入。职业资格证书又催生出一个考证市场。本来,考证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如果会读书,能考过是个人的本事。偏偏有人动脑子,先把试题搞得很难,有些专业每年通过率不到20%,然后再来办培训班,或者弄出一些试题来卖钱。有考过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所耳闻,有些培训机构甚至把电话打到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密集的单位,告知只要交多少钱,就会把试题发到邮箱,通不过还可以退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