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文明也有面向海洋的因素 (3)

北京:中国文明也有面向海洋的因素 (3)

摘要:华夏共同体最早发源于晋南,这里当然是典型的黄土地带,也是内陆文明。然而,自觉的华夏文明与政治共同体诞生之初,就与遥远的海洋发生直接关系。《尚书·尧典》记载,帝尧建立天道信仰,并“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也即制定历法。这可是一件具有重大政治和文化意义的工作。

另可注意者,燕人、齐人最早形成神仙观念。《史记·封禅书》记载,战国时代,齐威王、宣王、燕昭王都曾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玡,过恒山,从上党归。根据这段记载,秦始皇后来的巡游,始终绕着大海转悠。

还有一点,黄老之学形成于齐国,汉初,曹参担任齐相,将此学带入京城,从而成为汉初主流治国理念。

最后一点,道教也兴起、传播于齐、淮海滨。道教与上面所说的神仙观、黄老之学密切相关。《后汉书·襄楷传》称:汉顺帝时,滨海之琅玡人宫崇到洛阳,献其师于吉所得神书给皇家,名曰《太平清领书》。这是原始道教的重要经典。以道教发动叛乱的张角,即主要活动于冀州、青州,也即燕、齐海滨之地。

你看,在中国文明的前半段,海洋可一点都不遥远。中国文明扎根于黄土,而向海洋开放。海风从东方吹拂着华夏大地,海的气息渗透在中国文明肌体内。这恐怕就是中国文明具有深厚而悠久之生命力的根源。

(作者为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