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在充分肯定意识形态领域主流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的一面。尤其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政治地位特殊,人员结构复杂,学术思想活跃,是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挑战更为突出。
内部环境方面,主流舆论与错误思潮的交锋持续不断,一些错误思潮不断变种,以各种形式继续混淆视听;思想认识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一些人抓住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借题发挥,散布负面言论,宣泄不满情绪;思想观念进步与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并存,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有些人甚至投入“邪教”怀抱。外部环境方面,外媒猛烈炒作雾霾、交通、医疗等民生问题和突发事件,刻意涂抹政治色彩,将其与中国的政治制度挂钩,甚至断言“中共政权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境外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加大在华活动力度,以资助高校教师学者开展研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等为幌子,传递西方价值观念,散布自由化思想。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深刻剖析其背后成因,对于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考验。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转型期,由利益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频发多发,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可能会引起不同利益主体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分歧甚至对立。
社会范围内的信仰缺失问题,对意识形态稳定基础形成挑战。在市场大潮和全方位开放冲击下,部分人价值观念发生混乱,精神世界空虚,导致错误思想有机可乘。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上被严重“标签化”、“庸俗化”、“政治化”,其作为科学方法论的真正能量尚未在全社会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部分党员干部自身丧失信仰,精神上“缺钙”,不仅不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甚至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噱头,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心里没有敬畏,行为没有底线,在人民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国际领域复杂斗争和国内非主流舆论的相互呼应,为意识形态发展增添变数。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利用其传媒实力和传播能力,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进行深度介入。我们改革开放搞得好,它就散布“中国威胁论”;遇到困难和问题,它就鼓吹“中国崩溃论”。在西方强势话语和错误思潮影响下,国内一些人的认识也产生了偏差,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意识形态和制度模式为标准来评判社会问题,一些事件发生在西方国家就被认为是正常的,发生在中国就被说成是“体制弊端”造成的,是所谓“社会危机”的表现。
媒体传播手段和格局的深刻变化,给意识形态工作增添难度。一方面,互联网成为许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我国已经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民媒体时代,各种思想舆论在网上相互叠加,社会矛盾借助网络聚集和发酵;另一方面,新兴媒体中民营资本、境外资本的比重不断加大,这些市场化运作的媒体,与党委、政府不再是单纯的领导关系、隶属关系,壮大主流舆论的难度明显加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