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加强舆论调控工作的信心
回顾我们党的全部奋斗历程,高度重视舆论工作,始终是党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舆论工作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35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在舆论工作领域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畅通舆论传播渠道,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智慧、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另一方面,严格加强管理,及时调控舆论传播中的不和谐音符,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有效避免了舆论对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阻碍作用,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舆论与社会发展的能动关系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大局总体上保持稳定,长期保持了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恰恰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我们党在舆论工作领域的实践是成功的。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同时发挥好市场与“市长”的作用,也已成为改革共识。在舆论工作领域,同样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其必要性和优越性也已被实践证明。在舆论领域,信奉“观点的自由市场”,推崇“舆论的自净功能”,同经济领域鼓吹“市场万能论”一样, 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也是有害的。
反观苏东剧变、颜色革命以及近年发生的西亚北非乱局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之所以出现社会剧烈动荡、政局险象环生、经济大幅衰退等严重后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舆论调控的手段失效、方法失当、机制失灵。对此,雷日科夫在回顾苏联解体时曾明确指出:“当敌人向苏联和社会主义发起实实在在的进攻时,党的意识形态‘机器’竟完全丧失了行动的能力。”这个惨痛教训,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深刻汲取。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从汗水甚至鲜血的浸淫中达成的共识。很多国内外学者都在总结“中国模式”,但是很少有人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到我国舆论调控的作用上。事实上,敢于并且善于做好舆论调控工作,有效维护国家舆论安全,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恰恰是我们取得“中国奇迹”的重要原因。明白了这一点,就找到了正确理解“中国奇迹”的一把钥匙。这是我们的一大政治优势,必须长期坚持。
既然从理论到实践,都证明了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正确的、有益的,我们就要增强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理直气壮,敢抓敢管,不必有丝毫的遮掩躲闪。理论上,我们要树立信心,科学总结舆论调控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努力形成并不断完善以“舆论安全”为核心概念的成套话语体系,包括“新闻自由”、“民主人权”在内的诸多范畴。这些概念范畴长期以来被西方掌握着定义权和解释权,无论我们怎么论证和解释,都会落入其话语陷阱。但是,理越辩越明,只要我们的道理站得住脚,我们就要敢于亮剑、善于交锋。实践上,我们更要增强信心,不能为了一些毫无价值的喝彩和包藏祸心的捧杀,就放弃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事情。我们应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塑造基调积极、平稳有序的主流舆论,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证,为促进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向党内外说清楚,也要向国内外讲明白。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