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何沉淀消解社会浮躁

江苏:如何沉淀消解社会浮躁

摘要:将浮躁归咎于快速发展,有失妥当,毋宁说,浮躁和恐慌一样,都是对不确定性的社会反应。故化解社会浮躁之道就在于在不确定性中探究确定性,制度是以公权力通过特定程序确立下来的,制度建设能够使社会浮躁状态趋于稳定,但要使社会浮躁趋于沉淀消解,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来形成公共治理的动态格局。

“中国人太浮躁了”、“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从下海热、选美热、炒股热、学位热、公考热、开发热等各种“热”,到老人倒地扶不扶的辩论、中国式过马路的争论,再到各种炫富和“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等调侃,无不显示出浮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流行心理和行为,甚至也成为解释不少行为的理由。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从此社会交往乃至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技术的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情绪的社会传染更为容易,于是,急功近利、焦虑抑郁、社会评价简单化、安全感缺乏等浮躁现象凸现,而这种浮躁又引发整个社会的焦虑,似乎陷入恶性循环。

个体的浮躁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社会的浮躁。整个社会的阶段性浮躁不可怕,可怕的是浮躁彻底失去约束。将浮躁归咎于快速发展,有失妥当,毋宁说,浮躁和恐慌一样,都是对不确定性的社会反应。快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的增加,既有的价值和制度体系可预期性不足,人们的言行在增加的不确定性面前就容易失去坐标,在具体行为和社会比较心理作用下,就会陷入重新定位坐标的过程中,而这个过程必然有社会核心价值波动、规则张弛失度带来的社会浮躁。既然社会浮躁是对不确定性的社会反应,那么,化解社会浮躁之道就在于在不确定性中探究确定性,这需要在一定价值共识基础上的制度建设和责任共担的治理,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管是约束行为还是对冲不确定性,从人类历史的实践看,无外乎两个选择:道德和制度,而道德是无形的制度。要形成一定的道德氛围,需要把底线约束建设好。不论是道德还是制度,要落到实处,又都需要一定的社会共识,而社会共识则是一个社会得以凝聚的核心价值。当前不少社会问题都归咎于制度的滞后性,实则是制度滞后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反映社会公众需求的社会共识变化。为此,制度建设直接表现是回应社会公众的利益关切和权利要求,更深层次是通过制度安排给社会共识变化设置一个合理的震荡区间。首先,制度建设需要承载社会的基准共识。这是制度建设的根本所在。其次,制度建设需要围绕权力的正当行使这一核心展开。制度建设需要规范公权力的边界。制度建设需要规范权力本身的正当运行。最后,制度建设过程本身还需要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开放能够阻断谣言,增进宽容,共享能够阻止垄断,增进凝聚。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