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正整饬吏治一瞥(2)

北京:雍正整饬吏治一瞥(2)

摘要:学者赵秀忠指出:“清朝衰亡,病在康熙”。康熙晚年疏于吏治,导致吏治废弛,他绝不会想到“宽政”能影响到雍正朝,乃至影响到大清王朝的前途。因此,整饬吏治,成为雍正皇帝“不得不做的事情”。

雍正对官吏的教育,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克己奉公,去除私心。他时常提醒官吏要铭记一个“公”字,崇尚一个“公”字,践行一个“公”字,把为“公”当成一生的追求。他见有的官吏对下属贤良与否了解不多,便嘱咐说:“何能周知,不过将一‘公’字放在心中。”

一边讲着奉公,一边说着去私。雍正对那些做事周全、老百姓拥戴的官吏褒奖说,他们把朝廷的事情看得很重,把老百姓的疾苦看得很重,做什么事情都会从维护社稷的安宁出发,“若有一毫私心未融,断不能筹划如此周详”。他与那些刚刚走上新岗位的官吏谈话,引经据典地讲,如果一旦有了私心,不讲诚实,不讲公道,那就会“是亦私,过亦私,罪亦私”; “谨慎亦私,勤劳亦私”; “为名亦私,兴利亦私”; “严亦私,宽亦私”; “用人亦私,退人亦私”。说来说去,这都是因为不讲“公”。“根本一失,百私举矣”。

要做到“公”,就必须诚实、忠厚。所以,雍正教谕官吏,为政“只在行,不在言。奸猾老吏之行为,封疆重任用不得”。他还说:“凡事只以诚真务实,内外上下,毫无隔疑欺险,何愁天下不太平,万民不乐业也!”一位封疆大吏在上奏折时向他谈到报恩,他说:“若何云报,惟务以‘诚’字,少有欺诈。”“君臣中外,原系一体,只要公正真实,上下一德同心,彼此披诚(展露真诚)即是。”

■雍正一朝,吏治为之一清,社会风气改变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吏治腐败问题

学者赵秀忠指出:“清朝衰亡,病在康熙”。康熙晚年疏于吏治,导致吏治废弛,他绝不会想到“宽政”能影响到雍正朝,乃至影响到大清王朝的前途。因此,整饬吏治,成为雍正皇帝“不得不做的事情”。

从史料来看,雍正不失为封建社会中一个勤勉谨慎的皇帝,他希望官吏们勤劳、谨慎。他与河南巡抚交流,曾很动感情:“慎始至终方是大丈夫,我君臣期共勉之。”有人对他的恩泽多次言及,他并不以为然,而是教导说:“好好做官……千古声名要紧,时刻不可偷安,勤苦任事方不负朕大恩也!”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和大臣们丝毫不能懈怠政事,他自撰对联,悬挂于正大光明殿:“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披露自己的愿望是:与苍天有着同样的爱民之心,要早起晚食,勤于政事。从政的13年间,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过四五个小时。如此勤政,无非是为了吏治风清气正,社稷牢固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纵观雍正一朝,吏治为之一清,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改变了。不过,雍正虽然竭尽心力整饬吏治,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毕竟,雍正的整饬吏治有些迟了。

(作者为中国长安出版社副编审)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