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举报者缺乏“安全伞”,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理论到实务层面,呼吁为举报者提供合理保护的声音由来已久,但时至今日,举报者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像沃尔玛员工这样被“家法”处置、扫地出门的绝非个案,受到人身伤害和人格侮辱的事例也并不鲜见,更有甚者,一些举报者还遭遇举报对象滥用职权、“合法”侵害,投诉无果、申诉无门。这样的案例时常见诸报端,在加剧社会痛感的同时,也钝化了人们抨击社会丑恶现象的锐气,磨损了人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勇气。
毋庸讳言,举报者的动机各异,或出于公愤,或源于私怨,还有许多是为自己主张权利。有时会夹杂着一些不合理的诉求,有的还有诬告、构陷嫌疑。因此,那些目的不纯的举报,容易混淆人们的认知,令人鄙夷,也给挟私报复者留下口实。但是,这丝毫不能抹杀举报的正面作用。不论出于什么动机,只要通过正规渠道,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举报就会彰显其应有的价值。特别是在一些不为外人知晓的专属领域,一些暗箱操作的隐蔽环节,圈内人、知情者的举报,能够起到常规监管和调查渠道难以企及的作用,成为揭开黑幕、还原真相、暴露丑恶、伸张正义的有力推手。
对一个社会而言,举报既是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的有益补充,也是构建罪恶惩防体系的必要环节。当前,反腐工作疾风劲吹,一件件腐败案件被查处,一个个腐败分子被揪出,其中一个重要的线索来源就是群众举报。党的十八大以来,实名举报在反腐败工作中的力量日益显现。举报人挺身而出,揭露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客观上有力推动了廉洁政治建设,也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总而言之,4名“刺玛”勇士是为了公共利益而丢了饭碗,我们一定要为其扳回一分,绝不能让他们的勇气付之东流。同时,也只有将洋巨头们打疼,才能使其真正长记性,从此规规矩矩处事、老老实实做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