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是围棋术语,指比赛经过开关延敌、中盘厮杀,到了“确立竞逐边界”的最后阶段。现实中,通常表示某项工作接近尾声。例如,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眼下就面临“收官”。对此,常常听到一些人发出感叹:“总算要过关了!”言语之间,流露出长舒一口气的味道。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本是要对思想之污、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扫除。查摆问题竟成包含庆幸和得过且过意味的“过关”,不得不引人思考。
“收官”不是“通关”。“有数舟不行,必掘深河底,乃得通过。”而改进作风永远在路上,没有止境。虽集中整治告一段落,但并不等于就此大功告成,弊除垢清。其实,为了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走群众路线,理当长期坚持,岂能一劳永逸?唯始终如一,才能“通则不痛”,清风徐来。“收官”不是“收关”。《说文》有释:“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就是说,关乃门闩。“收官”不是说正好趁势把门关上,反正“病在自己身上、外人不得而知”,把问题隐藏起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内部消化”就行了。相反,应把症结搞清楚,以后方能处处有关胜似无关。
“收官”不是“闯关”。只有过关,才能闯关;老想闯关,甚至四处“公关”,本身就说明有问题,最后过不了关。“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即便过了这一关,未必能过下一关。更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就没问题了。须知,闯关有术但有限,侥幸只会碰得头破血流。即使“真的过了关”,也名实难符,就像“孙猴子的屁股”迟早有现出原形的那一天。
“收官”仍要“攻关”。收官,又即“官子的收束”,“官家”不认定乃“残局”。痼疾顽症不攻关,过不了群众关,难过组织关,未必能完美收官。攻,击也,治也!“行百里者半九十”。非倾其全力、击其痛处、血战到底,攻情关、破潜关、战难关,不得过关。叶帅说得好:“攻书莫畏难……苦战能过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