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旗】伴随新中国诞生的五星红旗

【我们的国旗】伴随新中国诞生的五星红旗

摘要:开国大典的这面国旗长4米6,宽3米38,尺寸比一般国旗大出了好几倍。而且要做两面,一面备用。工人们开始连夜赶制国旗,在缝制最大那颗五角星时,黄缎子突然不够用了。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人们不会忘记,65年前的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从此,五星红旗作为国家的象征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无论是在重要的历史时刻还是在非凡的生活瞬间,一面面飘扬的五星红旗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人,难以忘怀的事。从今天起,本台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们的国旗》。今天,就为您讲述第一面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1949年9月27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此时,距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仅剩4天时间。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市纺织局的前身、当时负责领导全市工商业生产的北平国营永茂公司。当年29岁、年富力强宋树信成为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监制。

开国大典的这面国旗长4米6,宽3米38,尺寸比一般国旗大出了好几倍。而且要做两面,一面备用。工人们开始连夜赶制国旗,在缝制最大那颗五角星时,黄缎子突然不够用了。

经过一系列的请示,宋树信得到答复:在大五角星的一个角上接一个尖儿。国旗做好后,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当首都人民期待着开国大典能快点开始时,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人们同样希望在这一天能挂起平生第一面五星红旗。

地点:南京

1949年9月29号, 南京3503服装厂的张克有和30多名工友突然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为整个南京城赶制18000面五星红旗。

做国旗的红、黄、白布运来了整整三大卡车,工人们还特地在每一架缝纫机旁接了电灯。在拿到国旗样张后,他们开始分头裁的裁,贴的贴,缝的缝。

华东军区三野文工团来了,车间里顿时飘荡起了歌声和笑声。除了用歌舞鼓动生产,文艺兵们还会给工人们帮一把手。

1949年10月1号,下午3时许,宋树信监制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他和国营永茂公司的职工们一块,站在离旗杆不远处,观看了升旗仪式。

而张克有和他的工友们,在完成了18000面五星红旗的制作任务后,来到南京玄武湖边参加群众联欢。工人们把做国旗剩下的五角星缝在了自己的衣服上。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